商語廣播:內地勁減稅 港零售更傷

筆者曾在本欄以「趕客容易招客難」為題撰文,擔心本港出現多次「辱客」事件之後,會嚴重打擊與旅遊業息息相關的零售業。

政府最近公布的數據,證明筆者的擔心不無道理。今年一月,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下降百分之十四點六,跌至二○○三年沙士以來的最低點,其中高檔消費品如名貴手錶和皮具等更是重災區。至於二、三、四和五月份的零售數據,也是差強人意。

零售業遍吹冷風,首當其衝是這個行業的二十六萬名從業員,因為約七成的僱主對前景看淡,不僅無意增加人手,有些甚至打算裁員。這可能會令失業率急升,難怪財爺前日在立法會上對此表示憂慮。

香港民生消費品,如奶粉、嬰兒用品,以及女士們喜愛的化妝品等,由於貨真價實,在內地向來甚有口碑。本來,業界因應高級消費品銷情疲弱,打算轉攻這個市場。但是,最新的消息,內地六月份開始勁減消費品進口關稅,平均減幅超過五成,涉及的商品包括紙尿片、護膚品和運動鞋等,而且減稅的商品種類會愈來愈廣。

內地此舉目的,主要是鼓勵更多民眾留在國內消費,刺激內需,並藉此推動產品升級,從而提振經濟。但是,這對香港零售業來說,並非好消息,可以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有業界人士認為,香港零售業歷時十年的「黃金時期」料將結束,人們來港搶購奶粉和日用品的情景,相信會漸漸一去不復返。面對這種逆境,零售業如何自處,怎樣尋找新的出路,這個問題現在就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