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懂與痛症共存 強叔走出陰霾

【本報訊】「痛就好似魔鬼咁,不斷纏繞住你。」五十八歲的譚焯強因一次交通意外,終日受痛症折磨,不斷服食大量止痛藥,試過到國內尋神醫,又在脊髓植入刺激器止痛,可惜全部無用。他後來參加病人組織,終於學習如何與痛共存,更可重駕電單車,去年更與兒子赴澳洲跳降傘,完成多年心願。他坦言要走出陰霾,旁人幫助非常重要,呼籲社會多關懷痛症病人。

港近70萬人患慢性痛症

研究發現每十名港人便有一人患不同程度痛症,全港有近七十萬名慢性痛症患者。香港疼痛基金昨天舉行啟動禮,主席孫天峯醫生指,疼痛分慢性及急性,急性是指同一位置痛不超過三個月;如同一位置痛超過三個月便可界定為慢性痛症。慢性痛症會影響患者活動能力,近七成個案更患焦慮或抑鬱症。

譚焯強自小喜愛駕駛電單車,但不幸在○六年駕電單車時迎面被車撞,除左腳及尾龍骨,幾乎所有肢體都骨折,全身不同部分都要「鑲螺絲、釘鋼板」,但術後疼痛不止。本身經營生意的譚焯強曾管理三千多名員工,但意外後身心受煎熬,更曾自暴自棄:「別人一個眼神,一句說話,已可令我大發脾氣。」

分散注意力 減服止痛藥

他曾在醫院完成治療後甚覺疲累,故撐着拐杖登上的士要求「去隔籬街」,司機卻說:「咁近你自己行過去!」他即與司機爭執,險鬧上警署。他○九年參加「豐盛人生抗痛計劃」,學習接受身體限制,「我依家嘗試用其他嘢分散注意力,逐步減服止痛藥,已一粒都唔使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