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運河通四海 財源廣進達三江

隨着「一帶一路」概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近日在廣州簽署,意味着運河即將開鑿。對於中國而言,這條運河具有重大的經濟和戰略意義,而對於香港來說,只要搭上順風船,不難從中分得一杯羹。

計劃中的克拉運河全長一百零二公里、寬四百公尺、水深二十五公尺,雙向航道,橫貫泰國南部狹長的克拉地峽。運河建成後,船隻進入太平洋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可以繞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航程至少縮短約一千二百公里,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和時間。顯而易見,克拉運河開通後,將有助中國港口發展國際中轉業務,而華南港口也受益於航道距離縮短、戰略安全性增加、東南亞地區合作加強等帶來的新機遇,自身在區域和國際版圖中的航運戰略地位也將得以大大提升。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八成進口石油需經過印度洋及馬六甲海峽,不僅費時失事,而且極不安全。據統計,全球六成海盜襲擊案發生於馬六甲海峽,尤其隨着國際恐怖組織的介入並與當地海盜勾結,這條海峽更是危機四伏。而對中國來說,海盜的襲擊還在其次,這一地區複雜的國際關係以及美國的介入才是最大威脅,中國的能源安全軟肋暴露在馬六甲海峽所經過的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以及在新加坡駐軍的美國眼皮底下,萬一發生地緣政治或軍事衝突,美軍只要切斷馬六甲海峽,中國的能源補給便無以為繼。有人將之形容為「脆弱和危險」的能源生命線,可謂一語中的。所以說,中國與泰國合作開鑿克拉運河,除了着眼於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戰略上的需要。

不難預料,克拉運河開通後,新加坡港口的中轉地位將會大大降低,而有近水樓台之利的香港則可從中受惠。香港曾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貨櫃吞吐量長期排第一位,可惜隨着競爭力不斷下跌,一哥地位早已不保,去年香港貨櫃吞吐量只能排全球第四,居於上海、新加坡及深圳之後,今年首季更被寧波舟山港超越,退居全球第五位。

航運業風光不再,正是香港整體經濟停滯不前的縮影,如何擺脫困局呢?「一帶一路」戰略全面鋪開,以及克拉運河即將開鑿,為香港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希望,關鍵在於能否好好把握。

事實上,香港經濟與內地密不可分,在國家深化改革開放之下,香港本來可以繼續發揮獨特優勢,擔當橋樑角色,奈何近年陷於政治泥沼,一味內鬥內耗,錯失了不少發展機會。尤其是在激進組織「本土化」和「港獨」的叫囂之下,兩地矛盾日益惡化,更是嚴重阻礙了正常的經濟合作。中國社科院最新發表的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綜合競爭力首次被深圳超越,已是一個嚴重的警告。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香港只有搭乘「一帶一路」及克拉運河的順風船,才能擺脫沉淪的命運,到達希望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