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伴隨逾世紀 見證歷史變遷

電車於一九○四年從英國引入香港,便成為港島區獨有的交通工具,亦見證香港歷史的變遷,香港電車迷會會長李俊龍是一位八十後青年,這名正宗「港島人」從小就與電車結下不解緣。

與時並進 宜裝冷氣

他表示,兒時每當「扭計」,媽媽便抱他到窗邊細聽電車的叮叮聲,他便會立即轉哭為笑。直至○六年成立該會,與志同道合的電車迷不定期搞活動,例如展覽和推出電車相關產品。至於他對電車最難忘的回憶,首推九十年代中,第五代的電車一律被淘汰,由昔日的藤椅座位變成今日的膠椅,不過最後一輛一二○號的藤椅電車,現時仍服務市民,「假如我見到佢,會特登上車探佢。」

「好多人覺得電車代表慢同老,但在於經營和社會角度,都要與時並進。」他稱,面對市場競爭,加上西港島線開通,去年電車每日載客量已跌至二十萬人次;現時路面情況又擠迫,「坐吓停吓」令車廂變得不像昔日般涼快,因此他認為電車有裝冷氣的必要,令新一代人可以舒服地享受電車獨有的感覺。

另外,他亦關注電車的意外,認為莊士敦道無疑是電車交通黑點,「行內人一向都知,訓練車長時會特別要佢哋留意呢度。」他希望道路使用者應遵守交通規則,才可和諧、安全地共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