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事皆不順 豈止旅業入寒冬

俗稱「小黃金周」的內地五一長假今日開始,有人歡喜有人愁。相比日本、韓國等地受到內地客熱捧,本港旅遊業瀰漫愁雲慘霧,估計整體旅客下跌一至兩成,團隊客下跌三成,酒店訂房由往年的九成跌至八成五。長假出現丁財兩不旺的情況,預示持續十多年的旅遊業風光日子一去不復返。

業界普遍看淡五一長假,不是沒有原因。「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帶出香港不歡迎內地客的訊息,減少水客的同時,亦嚇走真正的旅客;而繼上海之後,廣東、福建、天津相繼成立自貿區,內地人不乏渠道購買外國貨品;近日中央又宣布調減部分進口消費品關稅,本意為刺激內需,客觀上抵銷了香港的優勢,不僅到香港購物的吸引力大減,連在邊境開設購物城也顯得多此一舉。難怪有關政策甫出台,本港零售類股份應聲插水,連累收租股也重挫,市值單日蒸發逾百億元。

內地深化改革開放,國門進一步打開,作為自由港的香港漸漸失去吸引力,已是大勢所趨,加上驅蝗、光復等趕客鬧劇不斷,令問題雪上加霜。激進團體無視暴力反水客行動備受批評,在網上號召五一期間再度出擊,而且不再局限於屯門、上水、沙田等水客集中區,而是全港開花,負面效應勢必以倍數擴大,結果將進一步為淵驅魚,導致肥水流向別人田。

事實上,本港旅遊業負面消息不斷之際,周邊地區卻是喜報連連。日本今年第一季旅客消費額增長六成四,創出歷來新高,單是中國客就佔了四成。日本同樣出現中國客舉止不文明、景點逼爆、瘋狂搶購等問題,但人家並沒有口出怨言,更不會踢篋辱罵,反倒是香港容忍不了自己的同胞,實在是諷刺之極。哪個地方文明待客,哪個地方野蠻趕客,不是一清二楚了嗎?

不作死就不會死。旅遊業好景不常,雖然與港元匯率轉強等客觀因素有關,但主要還是因為自己不爭氣,尤其是趕客行為,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儘管港府及旅遊業聯手救亡,在五一前啟動「開心著數大行動」,希望通過減價促銷及正面推廣來催谷旅業,洗刷趕客之都的負面形象,但效果卻未許樂觀。說到底,旅遊業走下坡並非受制於個別因素,也不是經濟周期的影響,而是結構性問題。社會泛政治化,施政寸步難行,中港矛盾一日得不到緩和,旅遊業都難望有起色。

一葉知秋,旅遊業由盛而衰,其實是香港整體競爭力每況愈下的縮影,也是香港不斷沉淪的結果。正如有人指出,回歸之初香港經濟產值為全國的兩成,現在已跌至百分之三,預料十年後更會跌至百分之零點三至零點四,與香港面積佔全國的比重相仿,亦即數學上「小數點後可以忽略不計」的境地。那時香港將徹底淪為中國的三流城市,再無經濟及政治本錢可言,憑甚麼自高自大呢?又憑甚麼同中央討價還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