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與內地交流有必要

上個星期,香港大學傳出會強制本科生往內地交流,馬上掀起軒然大波,不少學生、評論和民意代表都表示反對。後來,港大澄清這只是一個構想,並非要馬上實行,事情才暫告平息。然而,這個不會是故事的終結,反而是另一波矛盾的開始,表面上這是大學內的一宗小事,實際上卻反映出目前中港交流的不足,和年輕一代對內地的嚴重誤區。

因地廢學 條件反射

熟悉大學運作的朋友都明白,大學是一個充滿不同意見的地方,每個學者和學生都有一套意見,要推行一個新政策要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才可以縮窄分歧;要達到共識其實是幾乎不可能,只能在大框架下求同存異,這是大學作為開放思想的功能。因此,港大即使有全面的推行內地交流計劃,亦根本無可能在短時間內成事,當中的大小諮詢會更是不計其數,也不用說已預計會發生的反對意見。即使後來同意了交流計劃,但要成功令每個同學都可以有機會往外闖,又不曉得要花上多少聯絡工夫。港大是世界級的研究型大學,可以有資格和港大聯姻的院校也不是泛泛之輩,當中各個院校間的審查、程序、互訪又不知要花上多少工夫。

現在反對港大這個構思的聲音,除了是從政治的層面去編織理據反對,並沒有從學術、行政去質疑這個構想的操作性,體現的是一種因地廢學之嘆,原因只是前往交流的是內地院校,一聽到內地便條件反射的反對!

毋庸諱言,內地有很多體制上的問題,在很多項目上更是充滿缺陷,但將這些作為拒絕交流的理據,卻又顯得一種故步自封的味道。在往海外交流的同學眼中,往歐美交流的是機會,往亞洲院校交流的卻不珍惜。在不少同學的眼中,往歐、美的機會不多,但往亞洲遊歷卻有很大的空間,卻不知全球的注意力已放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內地。正當本地學生還是一股腦兒要往外面跑,歐、美聰明的年輕人已經紛紛前往中國內地交流,努力地把握認識中國的機會。相比之下,本地大學生的視野便給比了下去了。

閉關自守 夜郎自大

最令人汗顏的是,不少歐美的交流生在一、兩個學期下來,其普通話的口語能力甚至比一般的香港大學生還要高。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學生對內地的了解卻嚴重不足,普通話能力又不超卓,真令人擔心香港下一代如何在中國崛起下的格局中,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

不少大學同學還是抱着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的態度去看待和內地交流,這並不是正確的做法。退一萬步而言,內地有種種不完美的地方,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香港的大學生更應要去理解中國,才可以對未來中港關係作出合適的判斷,而不是現在的以條件反射的反對和內地交流。

在寫這篇文章之時,筆者已預期會遭到批評,特別是反對和內地接觸的朋友,他們更會用不同的理據去支持其和內地「脫軌」的論點。但我們要明白,在一個環球化的大環境中,我們不能、也不應自絕於和內地的聯繫。在政治上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在價值觀上更可以有不同的取態,但抗拒交流只是畫地為牢。

再說,若果我們對香港的教育體制有信心,如果我們對自己獨立思考能力有信心,一次的交流又是否如某些評論所說的「洗腦」?假如一次的交流就等於洗腦,我們真的要好好地檢討我們的教育體制了!

大學生已是成人了,他們已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見,學校給予的應是放眼世界的機會。對於年輕人不懂珍惜眼前的機會,凡事只以抗拒和內地接觸為思考模式,這是令人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