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只過了數月,但衞生防護中心至今已錄得六十四宗甲型肝炎個案,遠超二○一二至二○一四年間的四十三、四十四及四十六宗。當中涉及三十二名男性和三十二名女性,年齡介乎十一至八十三歲。除了一宗屬外地傳入,其餘為本地感染個案;所有病人情況穩定,至今沒錄得死亡個案。
大部分上述甲肝病例發生於二月及三月初,六成病人報稱在病毒潛伏期間,曾吃貝殼類海鮮、燒味,莓類食品佔三成四,但病毒基因分析未見感染來自單一源頭,故未能解釋今年爆發眾多病例的原因。
調查發現只有十九名患者曾進食莓類食品,當中只有八名患者曾進食藍莓,但一經社交網站及互聯網討論區瘋傳,已令人人聞莓色變。那麼,莓類食品如何傳播甲肝?
不少人以為甲型肝炎只跟貝類海產有關,但其實甲肝一般透過進食受糞便污染的飲料或食物傳染,若泥土受糞便污染,例如在田間游走的牛隻,其糞落在土壤,又或以牛糞做肥料,農產品便可能帶有甲型肝炎病毒。又或在包裝過程,有工人未有如廁後做好清潔雙手,便直接接觸食物,亦可能令莓類食品受甲肝病毒污染。
這類連皮進食的新鮮水果或帶有甲肝病毒,宜進食前用飲用食水沖洗及浸泡,有助沖走病毒。
一旦感染甲型肝炎,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疲倦、惡心、嘔吐、腹瀉、發燒、黃疸及小便呈茶色等。潛伏期一般為四星期,但亦可由十五至五十日不等,一般可自行康復,康復後可終身免疫,估計本港有八至九成人已有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