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不可缺少年糕、蘿蔔糕等傳統食品,惟都市人為求方便及體面,大部分賀年食品都在店舖購買,傳統食品以機械式大量製造,再配上重重包裝,消耗大量碳排放及造成浪費。有環保團體打破包裝框框,帶人走進郊野,以最傳統的柴火蒸煮方法自製年糕,講求零包裝,並以天然荔枝柴作燃料,燃燒過後的灰燼可再施肥,實行「取於自然、還於自然」,環保之餘亦教人反思包裝的意義。
「出面買嘅年糕通常都有包裝,慶祝過後就留低好多包裝垃圾,加重堆填區負荷!」自然脈絡農場活動助理葉敬駒(King)指,都市人普遍認為「年糕是買來的」,往往忽略了當中的包裝及遺棄垃圾問題,而且味道比較機械化,以往用柴火蒸煮的傳統風味蕩然無存。
九十後的King希望帶市民回到過去,柴火蒸年糕工作坊的參加者從上水清河邨出發,來到一個可供生火的農場,體會用柴火蒸煮年糕。年糕可以即煮即食,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包裝廢物,甚至連使用過的柴薪亦可「化作春泥更護花」,因灰燼可用作施肥。
至於柴火年糕何解較環保?King說,現時市面買到的年糕都由機器大量生產,當中涉及煤氣及大量電力,耗用能源;柴火年糕就由搓粉至製成都由參加者一手一腳完成,除了免卻不必要包裝,就連成分及味道都可以由他們自由調校。
同為九十後的農場自然活動教育助理姚鳳儀(Ann)稱,本港可以用柴火煮食的地方所餘無幾,冀市民可從柴火當中反思城市與自然的關係,「希望大家入到嚟體驗吓簡樸生活,用柴火煮嘢食絕對唔係天方夜譚。」
享用完年糕,參加者要清洗蒸煮用的器皿才可離開,Ann指農場以茶籽粉代替洗潔精清洗碗碟,洗碗後的污水經過處理後,排入田中作為養分,以做到「取於自然、還於自然」。
圖:關萬亨
文: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