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電激儀擊退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是本港常見腸胃病,現時有逾七十萬患者。中文大學醫學院首度引入新技術「食道電激儀」,為五名嚴重胃酸倒流患者植入脈衝產生器,持續以電脈衝刺激下食道括約肌,改善括約肌不正常放鬆或退化情況,解決胃酸倒流,為年輕患者帶來多一個治療選擇。專家指,新技術至少需再多五年,且全球累積逾三百宗手術個案,才可廣泛應用。

下食道括約肌位於食道及胃部之間,正常是關閉狀態,防止胃液或食物逆流。當括約肌過度放鬆或退化,胃酸便可湧回食道。中大醫學院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稱,本港每年有四千二百宗胃酸倒流新症,共有近七十三萬患者,約百分之五屬嚴重,即每周均有倒流。患者以往多逾四十歲,惟漸趨年輕化,現時半數患者少於四十歲,最年輕病例僅十五歲。

改善括約肌收縮功能

傳統治療以胃酸泵抑制劑、抗組織胺及中和胃酸劑等藥物為主,逾八成患者需長期服藥,約三成患者要服用超過一種藥物,且約一成患者更對藥物無反應。即使現時可做胃底折疊手術,約一成患者術後會有輕微吞嚥困難或胃氣脹,加上手術技術要求高,易有併發症。

中大醫學院在一二年開展先導計劃,為五名患者植入「食道電激儀」。中大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主任趙偉仁稱,植入皮下的脈衝產生器會連接着電極,電極延伸到下食道括約肌,每九十分鐘產生持續三十分鐘的微弱脈衝電流,刺激括約肌收縮功能,阻止倒流。其中四人已達治愈,毋須長期服藥,但手術仍屬研究階段,每部儀器成本十萬元。

需半年覆診 吃喝節制

六十七歲的李女士○七年起有胃酸倒流,進食後感胸口灼熱,甚至背部、耳朵也疼痛,半夜也有反酸情況,多次求醫仍無改善。她其後經威爾斯親王醫院確診嚴重胃酸倒流,但服用高劑量藥物仍無效,前年接受新療法,「手術後三日已可恢復飲食,而家無晒症狀」。

胡志遠補充,每隔半年會安排患者覆診,確保儀器運作正常或調整電流;部分患者在持續脈衝刺激下,下食道括約肌會回復正常功能,甚至可考慮關閉儀器。他指胃酸倒流主要由暴飲暴食、食無定時所致;加上農曆新年將至,肥膩、油炸及糯米製的賀年食品難消化,宜少吃,且進食時勿過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