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各大國的軍事力量照例被世界權威媒體點評一番。近年中國GDP持續飆升,解放軍的排名自然緊追美國和俄羅斯,進入三甲。我一向認為這種「國家軍力排名」沒有實際戰爭意義,古今中外的軍事歷史證明,所謂弱國打敗強國、小國戰勝大國的戰例不勝枚舉。
不過我們可以從中知道外國評價中國的軍力所考慮的是甚麼因素,所謂知己知彼。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展示全球前三十五的國家軍力,把各國可動員兵力作為重要標誌,表面看來也算中規中矩,不過經不起略一推敲,就貽笑大方。如果今天西方還在貶低解放軍靠人海戰術打仗,那真是悲哀。有關網站指出中國軍隊人數佔首位。美國可動員一點四五二億人、俄羅斯可動員六千九百一十二萬人、中國則可動員七點五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小學生的算術水準;說美國有三億人口,可動員一半差不多是「一點四五二億人」。中國十四億人,「則可動員七點五億人」。人口除以二還不簡單?
我批評這種專家錯在不懂軍隊由人和物兩個主要因素組成。兩丁抽一之後還要給他武器裝備呢,還有「糧草先行」。別以為把人頭湊夠數就能「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毛澤東批准志願軍打過五次戰役,都計劃殲滅兩三個美軍的師,實戰中無法全殲一個團。只看第四次戰役中的「坻平里戰役」,五一年二月十三日,被包圍的美軍第二十三團與志願軍五個師輪番作戰,「聯合國軍」以猛烈的地空支援火力堅守,志願軍強攻兩晝夜,傷亡一萬餘匆忙後撤。當時要是有棉衣、棉鞋,志願軍不會整個連隊的活活凍死;要是像美法聯軍那樣有熱飯熱水供應,志願軍就不至於腹瀉嚴重影響戰鬥力。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工業生產力同「人的因素第一」起碼是並列地位。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美國一點三億人口,動員了軍人一千二百一十二萬,包括海軍三百八十六萬,艦艇一千零五十九艘;空軍二百二十八萬,擁有飛機六萬八千三百九十八架。蘇聯一點九億人口,動員軍人能力一千八百萬。而人口超級大國擁有四點五億人口,佔人類四分之一,一九三七年中央軍卻只有二百一十萬。
經過全面抗戰總動員,國民政府將地方軍閥及各省保安團都算上,中華武裝力量湊夠五百萬;為國民比例之百分之一點一,而蘇聯為百分之九點五,美國是百分之九點三。七○年後,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工業生產力在總額上確實飛速上升,但是品質還要具體分析,解放軍高價引進主戰飛機、大型運輸機、潛艇、航空母艦、兩棲登陸氣墊船、防空導彈,足以說明國防工業和科技的缺口。
俄羅斯《觀點報》報道,據世界軍力排名網「全球火力」公布,俄軍位居第二,中國第三。排名考慮包括相關國家重要的經濟資源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美國,周邊是弱小的拉丁美洲國家和鐵桿戰略盟國加拿大;美國海軍從東西兩洋毫無拘束暢通全球。反觀中國一萬多公里海岸線被第一島鏈嚴密包圍,不收復台灣和南海諸島,三海艦隊怎麼能暢遊太平洋?
戰爭是總具動感的活劇,遠征敵國和固守本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打法。我至今堅持十年前解放軍世界排名的觀點;中國如果面臨衞國戰爭是天下第一。萬一必須遠征敵國,解放軍三甲不入。不要說打台灣有渡海作戰強行登陸的風險,就是同越南和印度的邊境有限戰爭,解放軍也面臨異國的全民皆兵反抗,一旦失去人民戰爭的傳統法寶,必須倚仗優勢武器裝備戰勝印度十三億人海。說甚麼中國「動員七點五億人」?真是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