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督海上泛起藍光,有人形容為海中藍眼,大批市民一窩蜂擁到海灘一睹真實版的《少年PI》美景。不過,引人入勝的景色背後原來並不美麗。因為,藍光乃由「夜光藻」發出,發光只是用來嚇走獵食者。而藻類生長是由於海水污染,更會影響海洋生態。將大自然的定律置於現實社會,有時會發現,分別不大。很多時,事物表面美好,但背後並非如此!
過去一段時間,社會有很多爭議。以往,但凡有爭議,各黨各派都會以尋求共識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避免兩極化的出現。縱然結果未必是最完美,並非全無瑕疵,但總算是行出一小步。不過,今天很多人放棄尋求共識的機會,反而提出很多聽起很完美、很動人,實際是脫離了政治現實的概念,佔據了最高的道德高地。甚至乎,當其他人提出一些較溫和的方案、採取一些尋求共識的行徑時,亦要被批評。
正如日前有泛民人士上京討論政改,即被冠以「出賣」之名,被批評得體無完膚。難道,肯討論、肯爭取更大的民主成分,真的比光是坐着空叫口號差嗎?難道民主的意義,不是「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會捍衞你的發表意見的權利」嗎?
為何進行理性的討論要受到批評,而不切實際地追求所謂的「完美」就能戴上光環?社會由茹毛飲血發展至今,從來都是一步一步的進步,是需要耐性的,任何人都沒有魔法棒說變就變。一千二百人是一步,一人一票是另一步,提委會是一步,提委會民主化又是另一步,統統都只是過程。美景固吸引但追求時也應保持理性。正如到海灘的人,由於欠缺耐性想刺激海藻,想快點看到藍光,於是不斷拋擲石頭及用樹枝撥打水面……結果,破壞了海洋環境之餘又滋擾了當地居民,亦見不到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