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將正在服用的藥物都帶回來給藥劑師檢查,並用透明小膠樽把每種藥物分開儲存,樣子甚是整齊。細看之下,發現其中一個透明樽盛着「脷底丸」,藥劑師即緊張地問婆婆:「妳平時都是將脷底丸這樣存放的嗎?」婆婆滿有自信地說:「對呀,醫生說這藥很重要,必須隨身,所以將數粒藥片由原裝啡樽倒進體積較小的透明膠樽,並放在最貼身的內衣口袋。」婆婆的說話,一語道破了很多病者對這種藥物的誤解。
「脷底丸」是心絞痛藥的一種,成分為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因可供舌下含服而得名。藥物迅速被吸收後,能使血管擴張,增加心臟肌肉的血液供應,故能有效地紓緩或消除心絞痛的症狀,乃隨身攜帶的「緊急救命藥」。
而單硝或雙硝酸異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dinitrate)則要定時服用,以減低平日心絞痛發作的機會。它們的藥性與硝酸甘油相同,但藥效較長。雖然婆婆把「脷底丸」當成護身符一樣,但她卻犯了儲存「脷底丸」的兩大禁忌:
〈一〉忌光─應把藥片放於原裝棕色玻璃瓶內,並將瓶蓋旋緊。
〈二〉忌熱─隨身攜帶的藥片應放在手提袋內,不宜置於貼身的衣袋裏。
硝酸甘油藥片的有效成分容易揮發而失去作用,而以上兩項均會令「脷底丸」更容易失效。此外,為確保效用,病者須於開瓶後八星期把未用完的藥片棄掉。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