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後冷戰的冷戰

二○一四年是國際形勢大變之局,推動者應該是美國。或許美國過於自信,也或許它不自量力,竟然兩面出擊。一方重返亞洲,目的是圍堵中國。借助日本與菲律賓作打手,與美國有軍事關係的澳洲、新加坡在其後。且在中國周邊突襲─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香港的雨傘行動,前者成功使台海兩岸關係增添變數,後者失敗還可長期牽制中國。

另一方是孤立俄羅斯。烏克蘭政變使美國的北約勢力挺進俄羅斯邊境,直接威脅蘇聯崩潰以後僅存的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反制,取回克里米亞以阻止美國進入黑海;美國則以制裁對付。烏克蘭只是一個藉口,美國目的不是穩定該國政經,實際上歐盟與美國都沒有足夠的資金援救該國近於崩潰的經濟(倒反是俄羅斯在用天然氣補貼該國)。而是借制裁來希望推倒普京政權,故此制裁的對象是普京的親信圈子。制裁方法與制裁伊朗相近,差別在總統奧巴馬可在金融貿易範疇有權豁免對特定個人及企業的制裁。或許美國以為此舉可引起俄國領導層背叛普京,換取一個美國接受的總統。

美國這兩方攻擊,在中國只是被動圍堵,在俄羅斯則主動企圖推翻普京政權。對付中國還是較軟,對付普京和俄羅斯便十分強硬。或許是聲東擊西,推倒了普京,中國沒有俄羅斯的奧援,下一步便是要推翻中共的政權。這一政策不惜犧牲德國與日本,也順便打擊它們來鞏固美國在西方的霸權。這是後冷戰的冷戰,一五年將會有更激烈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