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年中說過,受外圍環境因素影響,有可能給特區帶來一場「完美的金融風暴」;但前幾天財爺又說,在未來他治下的三年任期內,特區財政都應該有盈餘。特區未來究是有風暴?抑或有盈餘?如果大家不熟悉這個財爺,真的不知被嚇死,還是笑死。
未來十年,特區要大建公屋,起樓要花錢,財爺先作撥備也無可厚非。要是財政無盈餘,房屋儲備金便不知從何說起!只是舊時財爺預估特區財政,每多說金融海嘯、風暴等,幾乎年年都危機四伏,碰巧在今年起要作財政撥備,特區卻在可見的三年內突然變成都該有盈餘了!
特區的理財原則叫量入為出,財爺作風較保守本在情理之中,但庫房年年入多出少,如何量法,真是看財爺個性多過看財政情況。民間看預算案就直接得很,感性上便是有無直接受惠,像老人家便看生果金、醫療券等;基層便看公屋免租,電費寬免等;中產便看退稅,差餉減免等;如果各個階層自覺無甚受益,而庫房錢多,自難免對財爺怨聲四起。
但特區從理性衡量財政預算的人也不少,譬如看房屋政策,置業愈見困難,輪候公屋的人愈來愈多;醫療上到公立醫院排期看病的時間又有增無減;教育上專上教育的學位仍舊不足;社會上跌入綜援網的人也是愈來愈多。
特區問題向來就是四大範疇,房屋、醫療、教育、社福等;民間本是理性多過感性,未至於不講道理。特區財政如果用得其所,民間自身利益受惠就算少一些,又怎會斤斤計較。
現今財爺歷兩任特首,但四大範疇的境況卻愈欠理想,財爺無論感性、理性,怕都未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