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老闆!港童趨勢利 「志願」講錢途

內地小學生志願想做貪官,台灣小學生想做洗碗清潔,香港小學生志願是甚麼?本報在各區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小學生的首選志願是當老師,其次便是富翁及老闆。最令人驚訝的是,當中接近四成受訪小學生明言豪宅及私人樓是他們的理想居所,大部分學生更將志願與「搵到幾多錢」掛鈎。心理學家認為,結果反映學生在家長及社會風氣潛移默化下,以物質作為客觀條件界定理想及居所,價值觀明顯扭曲,呼籲家長勿灌輸金錢便是一切的觀念予子女。

本報記者在各區學校及補習社派發三百份問卷,訪問小二至小六的小學生,了解他們的志願、理想居所及收入。結果顯示,一成五人將來想成為老師,另接近一成人希望成為富豪、老闆或CEO。而警察及運動員則各佔約百分之八,醫生亦佔百分之七,百分之六的小學生希望做歌手及明星;至於夢想做甜品師傅與廚師,以及畫家、漫畫家及插畫家這兩大類別的職業,也各佔百分之四。至於收入方面,兩成六人希望每月收入一萬至四萬元,兩成多人則要求收入達五萬至十萬元。

不少孩子仍愛當教師

有不少小學生將志願與收入掛鈎,一名小六學生希望成為「商業奇才」,原因是「搵錢快」。小三的古同學想將來做老師,「因為這樣有很好的生活」,同樣是小三的周同學指,其志願是做大富翁,「因為可以買樓」。想做醫生亦未必為了幫人,而是因為收入高,小三的晉仔想做婦產科專科醫生,因為「電視上的醫生只需照超聲波,話BB健康就可以賺錢。」

今次問卷調查最令人意外的是,近四成受訪小學生明言豪宅及私人樓是他們的理想居所。志願是做老闆的顧同學,希望將來住半山區別墅,亦有學生以「半山豪宅」、「淺水灣豪宅」、「豪華的酒店」、「私人樓」等作為理想居所。另有一成五的受訪學生希望移居至美國、日本、台灣及南韓等地。

「開放式題目下,大多數小朋友寫到明想住『豪宅』、『私人樓』,都幾驚人。」註冊心理學家林玥彤指,以往讓小朋友做同類問卷,當問到理想居所,小朋友答案多為「同屋企人住嘅地方」、「有愛嘅家庭」、「空氣清新嘅地方」等。惟本港社會往往將幸福的家與豪宅畫上等號,加上家長潛移默化,將物質主義灌輸子女,令子女的價值觀被扭曲,誤以為「錢就是一切」,「唔只基層家長,有錢嘅家長都會同仔女講,我第時照顧唔到你,呢度要幾多錢租。」

她指,曾有小朋友夢想成為藝術家或音樂家等,但家人無法接受,「佢屋企人係咁嚇佢,話搵唔到食,依家樓價咁高,正常屋都住唔到。屋企人覺得讀Finance(金融)最穩陣,要做到I Banker(投資銀行),但通常藝術強嘅小朋友,對分析數字又未必咁強,溫習時間比其他同學多,屋企人會話佢哋蠢同唔努力,令佢哋好有挫敗感,冇自信,容易有情緒問題。」

耳濡目染 讀書與錢掛鈎

面對同類問題的,還有資優兒童。林指,曾有一名智商高的五、六歲小學生,家長期望他十項全能,只有其中一項未如理想,家長便難以接受,小朋友長期受壓下,情緒容易出現問題,「啲家長會講啲說話畀仔女聽,其實資優(兒童)心智上都係小朋友,鍾意玩,鍾意即時開心。唔應該畀咁大壓力佢哋。」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部分受訪學生來自基層,住劏房等地方,加上社會遍布豪宅廣告,耳濡目染下希望將來脫離狹窄居所。資深社工陳鑑銘提醒家長要調節心態,切勿灌輸子女「財富代表所有嘢」,「人生包括好多嘢,例如愛情、親情」。他指,如家長將讀書與金錢掛鈎,會加重學生壓力,隨時產生反效果。

小學生志願排名

1.老師

2.老闆及富豪

3.警察、運動員

4.醫生

5.歌手、明星、模特兒

6.甜品師傅及廚師、畫家、漫畫家及插畫家、科學家

理想居所排名

1.豪宅

2.私人樓

3.移居美國、日本、台灣、南韓等地

4.鄰近海濱的樓宇

5.唐樓

(註:綜合三百份問卷調查結果。)

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