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香港抗日戰役十八天

臨近聖誕,不妨重溫當年香港十八天的抗日戰役。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隨即轟炸香港,揭開香港戰役十八天的序幕。陷於四面包圍的英軍在邱吉爾嚴令之下節節頑抗,但由於戰術和戰略都有錯失,二十五日聖誕便投降,使得戰前計劃以較少犧牲拖住日軍主力的設想落空。

當年駐香港莫德庇司令只有一萬餘雜牌軍,被逾倍的精銳日軍四面包圍。日本為了速勝,調集壓倒優勢的海陸空力量。主攻香港的日本陸軍第三十八師團,配屬重炮及裝甲部隊,陸軍兵力共有二萬九千一百二十人。日本海軍第二遣支艦隊支援,負責封鎖香港、炮擊陸上目標、協助登陸作戰。艦隊有一艘輕巡洋艦「五十鈴號」、三艘驅逐艦、四艘鴻型水雷艇、三艘炮艦及支援艦隻。日本航空兵有三十八架轟炸機、攻擊機,九架九七式戰鬥機及五架偵察機投入實戰,開戰第一波就全殲英軍幾架飛機,配合海陸軍掌握戰區制空權和制海權。

在大英帝國的全球戰略,香港只是遠東戰區的前哨據點,不必要也不可能部署重兵,必要時可由駐新加坡的主力馳援。十一月二十五日,配備十門三百六十毫米口徑巨炮的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戰鬥群增援太平洋,可惜新建的「無敵號」航母在牙買加試航時觸礁擱淺。然而,十二月十日,在沒有空中掩護之下,「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被由西貢起飛的八十六架日本海軍陸上轟炸機一舉擊沉,令孤立無援的香港絕望。

登陸港島 代價輕微

兵力不足的英軍放棄新界大部,計劃固守「垃圾灣防線」。九日深夜,日軍小股偵察兵摸上二五五高地,輕易撕破蘇格蘭營的防線。英軍輕易放棄十七公里配備重炮和碉堡的新界防禦,日軍原來計劃用重炮猛轟幾天才開始進攻的新界防線,結果只戰死兩人就攻佔金山等制高點。十一日,莫德庇少將下令「半島旅」全部三個營不戰就撤回香港島。

「擊敵於半渡」是反登陸作戰的不二法門。英軍固守香港島,重點在西部的中環碼頭及市區。日軍洞察英軍虛實,十八日趁風雨交加的黑夜,從港島東部的北角及太古等碼頭把握漲潮登陸。飽受十天飛機轟炸和重炮轟擊的守軍兵力、火力已經削弱,灘頭的印度兵士氣低落,「東部旅」司令華里士不敢發炮轟擊佔領了西灣炮台的日軍,莫德庇沒有調兵反擊登陸點,而是集結部隊在銅鑼灣保衞中環。日軍主力快速佔領鯉魚門要塞後直取大潭峽,十九日輕易拿下柏架山制高點。日軍以三十餘人陣亡的輕微代價,便完成登陸香港島。

黃泥涌峽道是英軍東西部兩個旅的結合部,加拿大將軍羅遜率部死守至彈盡援絕,日軍反覆爭奪三個晝夜,以六百人傷亡的代價才完成分割包圍香港島守軍。

寧被日佔 拒華援軍

此時,斷水斷電、糧食彈藥庫被炸毀的英軍用盡了預備隊,連工兵和老年義勇軍也消耗殆盡,但一直請求參戰的華軍始終不獲信任。中國駐香港代表陳策將軍把集中營一千多國軍組成敢死隊,計劃襲擊黃泥涌峽道的敵軍火力據點,英軍一直拖到投降前一天才分發七十五支手槍和二十箱手榴彈,而且不准投入戰場,可見英國殖民者寧願被日本佔領香港,也不用中國盟軍。

戰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否定增兵香港,二十一日還電令香港總督楊慕琦拒絕投降,必須極其頑強地爭奪每一個陣地。在十八天的香港抗日戰役中,平民最少有四千人死、幾千重傷。日軍方面為六百九十二人戰死、一千六百六十二人傷。英軍統計,戰死一千六百七十九人、一千零四十二人失蹤,三千多人受傷,逾萬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