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廉署展開調查後,本案一直是傳媒焦點,但傳媒的關注屢遭辯方利用,說大字標題「官商勾結」、「香港史上最大宗貪污案」充滿偏見,擔心陪審團受影響令被告得不到公平審訊。惟法官麥機智認為只要不斷提醒陪審團不要受外間評論左右便能解決問題,只是其中專欄作家陶傑在首次遴選陪審團後於《蘋果日報》刊登文章,說陪審團可能害怕報復甚至乘機受賄,惹起法官明言不滿,直指陶在審訊期間寫這文章極為不智亦非常危險。
案件開審之初,辯方各律師首先爭議的並非案情證供,而是擔心傳媒報道或會影響案件審訊。他們更點名批評「港鐵內畫面」及個別報章均以「香港史上最大宗貪污案」、「香港史上最重要刑事案」等描述,或會影響陪審團。但主控官Perry認為那些只是中肯意見且香港有言論自由,相信法庭可透過司法指引解決問題。但為免聆訊受影響,法官還是就本案的法律爭議部分頒下報道禁令。
其後《新報》評論有關報道限制,說名人案件得到特別對待,又提到「官商勾結」及「商人治港」。惟法官認為文章未構成藐視法庭,又指「官商勾結」為普遍評論,不止對曾蔭權,對數碼港甚至殖民地政府亦有同樣批評。辯方亦一度反對控方將○五年六至七月間的剪報及新聞錄影呈堂,全部有關許仕仁的生活態度及有關「官商勾結」的批評,指報道內容偏頗,且不同傳媒反覆報道,難估對陪審團造成的累積影響,對許仕仁不公平。
到今年五月三十日,陶傑在《蘋果日報》一篇題為《大逃亡》的文章,不實地指本案第一次選陪審團時各候選人都搵藉口唔願做,又說陪審團可能遭有權勢被告人報復或賄賂。律師擔心日後陪審團看過文章後或對各被告產生偏見,實不能容忍陶處心積慮去影響陪審團。法官亦不滿陶的做法,但難斷言他已過界,故只提醒陪審團勿理會報章報道,並建議傳媒要小心報道,勿影響被告獲公平審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