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發展政治產業

佔領運動對於經濟有負面影響,此說毋庸置疑。然而,由於經濟數據往往滯後,現在一下子把佔領提升到打擊樓股匯的程度,政府官員和一眾反佔領者似乎有點心急了。佔領刻下還在影響民生利便的階段,當前要說真有經濟負面影響,受害深者始終是佔領區附近商戶,又或職業司機等。

但正如政治決策一樣,政治運動也是有損便有益。比如路面交通受影響,真箇不用研究也知道地鐵多了使用者,十月份的客流量可能破紀錄;又如紅隧出來,前有佔銅,旁有佔鐘,九龍往中西區的車流,想當然也會讓西隧無端端發達。

再不然,近期賣雨傘的,尤其是黃色的也必然需求激增,其他如口罩、保鮮紙、潛水鏡等更不在話下,就是樽裝水、能量飲料,以至麵包、西餅、餅乾等口糧也可能銷路大增。

佔領超過四十天,有台灣網友大嘆香港特區政府走寶。此等場面如果放在台灣,所謂佔領區,怕且早已變成「民主夜市」了;即使是在佔領區的帳篷之間,早早便有攤販擺賣,譬如烤香腸、炸雞排、燒肉糉等攤檔了。

網友所言不假,在台灣,平素選舉,就是搞一晚政見發表會,會場外也不乏流動攤販叫賣。所謂有政治活動便有經濟活動,更莫說如政見發表所需的平面和影像宣傳媒介,有說選一個立委,成本由幾千萬元到幾億元新台幣;甚至如選舉後,政論節目的高收視,一樣帶來龐大廣告收益。

在台灣,就算被認為最無能的政治界也有經濟貢獻,甚至可以政治產業視之。特區的官僚腦袋,若個個界別都要講經濟貢獻,最好不要講甚麼宗教界、體育界,有創意、有膽識的話,大可先把自家的政治界發展成政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