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APEC改革挑戰

在一九九一年南韓首爾舉行的APEC第三次部長會議,中國提出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原則,得到大會確認。其主要意義在於承認亞太地區的不平均發展水平,維持APEC的鬆散機制,並堅持開放性的多邊體制。這在當時的大環境來說是合理的。

可是,隨着區域內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10+3」,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平台也逐漸發展成熟,這些平台在促進國與國經濟合作的性質跟APEC很相似,還具有更大的強制力。例如於二○○二年才簽署的《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建立的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ACFTA)已漸具雛形,至今雙方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產品稅對對方實行零關稅。所以在今屆的北京APEC會議上,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議題將會是重點之一,因為這對於APEC的長遠發展和存在意義都是至關重要。

另一個作為APEC最具特色的合作內容:經濟技術合作的運作機制和改革,也同樣是本次會議的改革重點。這種合作旨在通過投資和技術轉讓,提高區內欠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

目前,經濟技術合作存在資源配置機制、激勵機制,以及成果轉化機制的缺位和不完善問題。只有APEC能夠進行整體改革配合,並與建立自貿區的目標對接,經濟技術合作的機制改革才有望成功。而當中,還涉及進一步制度化,以及如何讓企業等私人部門發揮更大作用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