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超支現象就像佔領衝突事件,當你以為告一段落,短期內亦不會再發生時,偏偏就在不為意下又發生了。當局證實,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延誤及超支,造價激增五十億元至三百五十四億元,高出的幅度超過一成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超支問題已「佔領」港府的基建工程藍圖,情況一如示威者佔領街頭,不斷蔓延,防不勝防,已經沒有人知道鬧劇何時才能結束。
根據當局解釋,大橋超支皆因工資、建材及機械等價格上升。其實,這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市民不明白的是,為何港府進行規劃時沒有預見這些問題?還是預見到而沒有處理?不論當局是否承認也好,事實證明,當年以燒炮仗式啟動連串大型基建項目(包括港鐵五條新支線),根本是一個極大錯誤。眾所周知,基建工程萬馬齊發,勢必搶高有關成本價格,港府不顧現實,瘋狂抽鞭,自埋工程超支地雷,如果不是愚不可及,就是別有用心,以這種工程大躍進模式,進行曲線利益輸送,讓相關行業經營者發上一筆大橫財。
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當年在施政報告內鼓勵市民以慳電膽取代鎢絲燈泡,並推出派發慳電膽現金券計劃,豈料旋即被踢爆其親家是慳電膽代理商,引起全城嘩然,還觸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政治風波。難怪有人質疑,貪曾任內全力催谷十大基建上馬,可能不只是好大喜功這麼簡單,如果要尋根究柢,不妨查查他有沒有親朋戚友從事建材生意。
回說工程超支這一筆,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可謂首當其衝,昨日鐵路出事,今日大橋中招,明日又不知哪個運輸項目上報章頭條。正如立法會議員擔心,建築成本只會愈來愈貴,基建超支風險有增無減,這個不為人力所能轉移的危機,已成為運房局沒辦法止血的民望傷口。猶幸的是,社會陷於一片政治狂熱,經濟民生新聞再沒有多少人關心,否則,張炳良的處境更加不堪。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