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增一宗本地感染登革熱,感染源頭更跨出地盤至社區。青衣卅六歲女長期病人,在住處涌美老屋村及青衣東北公園被蚊叮過後確診登革熱,現時留醫瑪嘉烈醫院,情況穩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指今次女病者感染的病毒為第四型登革熱,與過往兩宗個案感染的第一型病毒有異,顯示本港現已多於一個感染源頭,相信登革熱「落地生根」,成為本港風土病的機會大大提高,呼籲全港合力做好滅蚊工作。
如果患者再感染另一型號的登革熱,就會出現出血性登革熱,情況非常嚴重,不及時診治的死亡率有五成,及時的死亡也有百分之二至五。
本港至今共錄得一百宗確診登革熱個案,包括九十七宗傳入及三宗本地感染個案。今次感染患者本月二日發燒、頭痛及肌肉痛等症狀,本月五日向私家醫生求診,即時轉介至瑪嘉烈醫院急症同日留醫,昨日確診登革熱。病人潛伏期間並無外遊,因此界定為本地感染個案,她潛伏期間沒有到過西環,亦記得曾在住處及東北公園被蚊叮過。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指出,患者家居密切接觸者沒有登革熱病徵,當局已通知患者住處附近鄉公所、當區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及民政事務處,並盡快做流行病學問卷調查。從血液測試顯示今次個案感染第四型登革熱病毒,與西營盤感染的第一型病毒有異,故相信已超越一個感染源頭,警告若沒有有效滅蚊,下季情況會更惡劣,他將召開跨部門統籌委員會探討加強預防及控制蚊患。
患者所住的青衣區,九月份誘蚊產卵器指數為百分之五點三,並不算太高,但葵青區區議員羅競成稱,近月青衣蚊子轉多,特別在青衣公園,雖不知是否為病媒白紋伊蚊,但他促食物環境衞生署加強區內滅蚊。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過往本地登革熱個案極少短時間內有不相關地區的感染個案,推斷西營盤及青衣區已分別有獨立的感染源頭,亦可能有人在西營盤地區被蚊叮後沒病發,再到青衣區被蚊叮,蚊子便感染登革熱傳給人。他擔心毒蚊已散播多區,食環署應加強各區滅蚊將毒蚊「連根拔起」,否則各區將有更多人受感染。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指,香港爆發大型登革熱風險一直存在,傳播病毒的白紋伊蚊喜歡乾淨水源,因此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現階段最重要是到患者住處,及曾經去過的地方滅蚊。
另外,廣州中山大學奚志勇教授團隊近日研發了「以蚊治蚊」的阻隔登革熱新技術。該項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雄蚊與非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雌蚊交配,所產的卵不能發育。故此,只要通過大量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就可降蚊子種群數量,至不足引起登革熱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