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三年的目標終於守不住。房屋署最新數字顯示,家庭及單身長者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為三點一年,而公屋輪候冊申請人多達廿六萬三千八百人,非長者單身人士佔逾半。
輪候名單愈來愈長,房屋委員會委員黃國健預料未來數年,也難達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三年的目標,更預告輪候時間若再延長也不奇怪,因大批公屋要到四、五年後才落成。
房署指出,在九月底,約有十三萬零二百宗一般公屋申請(即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者),及約十三萬三千六百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三點一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一點七年。
此外,公屋聯會訪問了三十三個屋邨共一千二百一十六名公屋居民,百分之廿六點五受訪者表示有意買新居屋,當中一成多表示希望改善居住環境,分別有百分之八受訪者表示「屋企唔夠住」、居屋比私樓平。
有意買居屋的受訪公屋居民,半數表示會選擇購買市區單位,半數擬選擇購買兩房單位,四成擬選三房單位;六成多的人買居屋負擔能力介乎一百萬至二百萬元。
公屋聯會副主席文裕明說,公屋居民的期望與居屋實際情況出現落差,因為新居屋大多是中小型單位,且集中在新界,價錢介乎二百萬至三百萬元。他認為,房署應改變量度居屋負擔能力的標準,及折扣率提高至六折或以上,並為綠表申請人提供折上折優惠,鼓勵他們買居屋,騰出公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