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梁謠傳 毛信了

上文提到梁啟超的「青葱歲月」,也有思想偏激的一面。這一時期,二十多歲的梁啟超,據學者近年來的考證,他不僅推出「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一說,且在其主持的《新民叢報》上刊用數首託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偽詩,以激發民氣,鼓吹革命。

可是,梁啟超這種排滿暴力思想並未持續多久。一九○三年,他三十歲時,即轉向開明專制,然那篇感情充沛、鼓動性極強的隨筆迅速流傳,已非他所能控制。幾十年後,「慈禧太后以軍費修建頤和園使甲午海戰大敗」的說法,幾乎成了中國社會普遍接受的常識。

梁啟超的這則謠傳,連愛讀歷史的毛澤東也信了!

話說一九四九年五月一日,毛澤東與國民黨元老柳亞子共遊頤和園,兩人閒聊。柳亞子說慈禧太后「把中國人民的血汗,搜刮起來,奉獻給帝國主義,建造她的樂園,真可恥!」

毛澤東回曰:「她用建設海軍的錢建了一個頤和園,當時來說是犯罪,現在看來,就算建了海軍,也還是要送給帝國主義的。建了頤和園,帝國主義拿不走,今天人民也可享受,總比她們揮霍了要好。」

從梁啟超那則「隨筆」的以訛傳訛,有學者感嘆中國治史者的不夠嚴謹,基本上屬於一種文學性的描述,不在意歷史的細節。清政府沒有編寫過官方層面的戰史,後人對甲午戰爭進行研究,只能依據帶有個人立場和偏差的私人著作,如此,治史難免會墮入許多「誤區」。學者張蔭麟出版的《甲午中國海戰績考》一書便指出,研究歷史要有科學態度、獨特方法。

胡適則認為做學問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可惜當今的大學生,多傾向自我的大膽假設,往往未能小心求證,自視太高,一步想登天,結果便摔得四腳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