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撤離需要智慧

民意大逆轉,不再支持佔領運動,彰彰明甚。愈益增多的投訴,就交通運輸的阻礙、上下班及上下課的不便,以至營商環境欠佳等,在社會上廣為流傳,是時候認真思考佔領運動應否光榮結束。

古今中外的自發性群眾運動都不能永久延續,這是社會規律,社會學的相關研究也得出如此結論,本港的佔領運動也不會例外。既然學聯已經與政府達成對話協議,為本港未來政改的安排展開多輪對話,佔領運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殆無疑問,考慮退場實屬合適。

主動退場,讓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得以逐步恢復,符合公眾期望。主動退場為運動贏得美名,顯示組織者具大智慧,進退有度,瀟灑示眾。相反,一旦市民失去耐性,「反佔領」的行動加劇,警方被迫用武力清場,極可能是悲劇收場,屆時運動的正當性受損,道德光環失去,絕對是得不償失,何苦呢?

撤離街頭,轉到大型公園繼續議政,不失為上佳選擇。添馬公園或維園地點適中,向政府申請「佔用」,此時此刻獲批機會甚大。撤離街頭,轉進公園,有利運動保存實力及延續抗爭精神。

佔領運動已走到十字街頭,何去何從,要做抉擇。值此學聯與政府對話展開之際,社會氣氛開始緩和,佔運實已取得一定成果,見好就收,是經驗也是現實。爭取民主是漫長的路,畢其功於一役不符現實,適時退場應是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