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特區管治之難

特區施政難不難?按特首競選時說法,所謂「迎難而上」,便知特區施政不易。平素施政,議事堂便有激進派議員玩抗爭,叫囂擲物,就算被趕出場,也會賴死不走;又或議案明明已經夠票通過,他們偏偏玩拉布,抵死不表決。本來,激進的只有三幾人,但特首愈是迎難而上,激進的議員卻愈來愈多,愈玩愈大。

不只政客意見多,民間亦喜歡指點時政。比如政改諮詢,學者便意見多多,十八又好,十三又好,做得學者,提個方案,算是恰如其分;難搞的是,這些那些的聯盟、思潮,想得到便提得出,提委會提名之外,又要公民提名、政黨提名;還有人搞抗命,聲言政改不合心意便佔這佔那。好端端一場政改,結果是民意愈多,政府愈覺艱難。

玩抗爭又不只是大人的專利,大、中學生的抗爭更激過大人。這個政改框架,改改下改出個大學生罷課來,偏偏學生罷課不放假,還要到行政長官辦公室抗議,擺明做政治騷。學生被鐵馬圍堵,特首便貫徹迎難而上原則,出來接信;卻又遇着幾個心不平、氣不和的學生「排難而出」,期望近距離接觸特首,搞得特首的迎難而上變成「知難而退」。

特區施政之難,不只難在反對派愛抗爭,更加難在反對派比政府更有認受性。政改諮詢,政府說有商有量,但阿爺偏偏愛說「一錘定音」,新近還加多幾句「堅定不移」。

特區管治之難,不只難在民意多,更加難在上意也不少。當家的搞不懂艱難在哪方,只知把反對聲音看成管治困難,不知要把特區民意轉呈上意,還奢望把上意轉化成特區民意,社會自難免各走極端。特區管治,所謂迎難而上,更多時是捨難取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