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已過,秋涼未到。隨着政改爭議愈演愈烈,政治氣氛熾熱,與此同時,樓市也繼續火熱攀升,樓價屢創新高,令時近中秋的香港感覺不到絲毫涼意,反而有一種炙熱不安的感覺。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顯示,截至七月底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升百分之二點二,是去年二月雙倍印花稅實施以來最大單月升幅,亦是連續三個月創歷史新高,連帶租金指數亦同時創出新高。有分析認為,這輪升勢是由中小型單位帶動,不少用家在暑假入市,加上投資者看好學生租務市場,以及股市上升後套現入市等因素,令中細價樓交投急升,推高整體樓價。
最諷刺的是,近年港府不斷出招壓抑樓市,結果適得其反,招數愈多,樓價升得愈急,面對這種怪圈,當局已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事實上,無論是雙倍印花稅,還是買家印花稅,對壓抑樓價都只能起到短暫作用,隨着辣招效應逐漸消退,用家陸續入市,樓價掉頭回升已是意料中事。正所謂,壓力愈大,反彈愈大,一旦被壓抑的購買力進一步釋放,樓價恐怕還會繼續攀升,高處未算高。正如業界人士指出,在中小型住宅供應短缺下,樓價仍難回落。有地產商甚至認為,建築成本不斷上升,樓價沒有下跌空間。
樓價長升長有,問題千頭萬緒,歸根究柢就是一個原因,那就是供應不足。對此,港府當然心知肚明,也不是不想增加供應,奈何在目前的政治現實下,覓地建屋阻力重重,事倍功半。當局的數字顯示,今年第二季私人住宅施工量達到六千六百伙,按季急升五倍,創二○○四年有紀錄以來新高,預料未來三至四年,市場潛在一手私樓供應可以達到七萬三千伙,升至近六年來的高位,平均每年約二萬伙。儘管這個數字大致符合當局制訂的目標,顯示未來幾年樓宇供應將會逐漸增加,但依然無法令樓市降溫,證明遠水救不了近火。
眾所周知,當樓價脫離基本經濟因素及一般市民負擔能力,就意味着泡沫隨時有爆破的危險。早前有國際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香港樓價中位數對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比率升至十四點九倍,連續四年冠絕全球,屬於最難頂的「嚴重難以負擔」程度,也就是說,即使港人不吃不喝不花不用,也需要十五年時間才能供完一個四百萬元的細小單位。試想想,連粉嶺迷你公屋單位也賣到近萬元一呎,這又豈是一般市民所能負擔?
禁微者易,救末者難。房屋問題積重難返,樓市尾大不掉,有人期望明年的施政報告再推出壓抑措施,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供應短缺的問題一日無法解決,即使推出再多的措施也無濟於事。怕只怕,樓市高處不勝寒,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震盪,尤其是美國一旦進入加息周期,勢必對香港樓市造成衝擊,萬一泡沫爆破,後果不堪設想,當局到底有何因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