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呼喚理性討論

我們關於政改的討論,對設計制度背後的理念和科學性,一直沒有太多的關注。

以核心問題「需要獲得提名委員會過半數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為例,中央提出這點,是體現少數服從多數,落實機構提名的民主原則。且不論對此同意與否,起碼是說出了一方的道理。

相反,在泛民這邊廂,集中提出「低門檻」,有八分之一、也有五分之一之說,卻未有向社會說明為甚麼要以這個比例為標準。

泛民主派一直認為,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對他們不公平,限制了他們的機會。可是,如果是因為這個比例,泛民認為有足夠把握可以推舉候選人,那就變成了為讓某些人能夠參選,而用制度去遷就,那麼,制度就變成了為某些人而設計,這又似乎會侵犯民主的原則。

其實,討論中,泛民不乏有比較深入考慮、具理論基礎的方案,探討提委會的組成,可惜卻未能得到足夠支持。這可能是因為冷靜的思索已經被一些激情的想法埋沒了,泛民把焦點全轉移到「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等建議作為應對,實屬可惜。經過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球又落到泛民一邊了。

建制派和泛民主派對香港的民主同樣重要。如果雙方的討論能更多從理性、科學、不偏倚的態度出發,盡力減少利益相關人士的干擾,不只把焦點集中在出閘機會率的計算上,盡力辯論箇中道理,相信能夠為香港帶來高質素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