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競爭力停滯不前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的競爭力報告,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和上年度一樣排第七,排名遠低於在區內的主要競爭對手、連續四年居第二位的新加坡;細看決定排名的各項指標中,新加坡雖在基建和金融發展所得的評分僅次於香港,但在教育和創新力的評分卻遙遙領前香港。報告更指欠缺創新、官僚主義和通脹嚴重正拖香港的「後腿」,建議本港改善高等教育和創新發展。有學者坦言,香港經濟近年只靠內地個人遊「食老本」,又陷政治爭拗,預料競爭力將繼續減退。

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以社會制度、基建、宏觀經濟環境、醫療、教育、金融市場發展、創新力等十二個指標,對一百四十四個國家或地區作分析排名。今年居首位的續為世界經濟論壇所在地瑞士,次名是新加坡,第三至六位依次為美國、芬蘭、德國及日本,香港和上年度一樣排第七,台灣排十四,內地排廿八。

高通脹窒礙發展

細看各項作用排名的指標,香港雖在基建及金融市場發展上維持全球第一的排名,但在其他指標的表現則不如新加坡,其中在商品及勞動市場效率上雙方的距離不遠,新加坡分別居第一和第二位,而香港在這兩方面則排第二和第三;但在醫療及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培訓、創新力的排名,雙方的差距則擴大,香港在這三項分別排名卅二、廿二、廿六,遠低於新加坡分別為第三、第二及第九的排名,當中香港的創新力排名更較上年度再跌三位。

報告又指,香港全年度通脹率為百分之四點三,全球排八十六,反觀新加坡通脹率僅百分之二點四,低絕全球。報告續指新加坡有健全制度、良好的基建、商品及金融市場發展,且大力發展教育,故能保持冠絕亞洲的競爭力。至於香港,報告指香港雖是全球最自由經濟市場之一,亦有全球最佳基建,但欠創新力、官僚主義和通脹嚴重均窒礙香港發展,建議本港改善高等教育和創新發展,提升研究質素,並提供更多科研及工程專才。

學者:「食老本」不進則退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香港能保持排名不變已「偷笑」,指九十年代末金融風暴後,亞洲各國致力經濟轉型,如南韓現已手執亞洲娛樂文化的牛耳,新加坡亦廣納海外專才,反觀香港近十年僅靠內地個人遊「食老本」,教育發展不全面,更陷入政治爭拗,若最終政改方案未能令社會各界滿意,相信將難有具認受性的政府,施政寸步難行,競爭力隨之不進則退。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