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沙船邊行邊漏 污染海面

本港就興建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仍未達共識,評估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成為爭拗點之一。擬建跑道附近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亦曾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近日有市民發現運載填海物料的運沙船「邊行邊漏」,擔心漏出大量沙泥會污染海洋環境,質疑部門監管力度不足。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僅放任承辦商自我監察,做法令人難以接受,要求檢視現有監察制度。

路政署現於機場東北面填海,興建一個面積約一百五十公頃的人工島,用作將來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屯門碼頭居民馬先生的住所遙望東涌、機場及人工島,自工程開展後,經常目睹逾十艘盛載海沙的船隻,分別於屯門碼頭及青山灣避風塘一帶海面停泊。

馬先生指船隻漏沙情況嚴重,曾目睹到有船隻啟動引擎後,周邊的海水即染成泥黃色,船隻拖行往工地時,更留下連綿數百米的泥水痕迹。馬於去年十月已向路政署反映,獲承諾會要求承辦商定期保養船隻,確保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但漏沙情況依然,對於路政署監察大表失望,「又話大小磨刀將來會起海岸公園,咁搞法,未起完啲生態已經破壞晒!」

專家促由獨立機構監督

路政署發言人表示,根據巡查記錄,運沙船並無漏沙,又指會嚴格規管運沙船運作及施工,並規定運沙船必須在特定的工地範圍內傾倒泥沙,期間亦不可超載,以防沙料流到船外。

環境保護署發言人則稱,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工程項目已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在規劃時做好環境影響評估,並將建議的緩解措施納入「環境許可證」。施工期間,承建商須按要求進行環境監察及審核報告,報告亦須於網上發布,環保署會不時巡查以作監察。

「要求承辦商根據環境許可證做監察,其實最終係自我監察!」有份參與討論機場第三條跑道的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熊永達質疑部門監管不足,又指海洋生態因人工島填海工程而陷入水深火熱,海岸公園亦需待通過機場第三條跑道才落實興建,更是「遠水不能救近火」,要求由獨立機構監督承辦商提供數據,並會將事件提交委員會一併討論。

漁民憂魚類缺氧損生計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指,已多次向政府反映運沙船漏沙,惟問題持續,又指船隻漏沙除令海水變泥黃色外,亦令魚類缺氧,漁民均擔憂魚獲受影響。何指運沙船於填海工地有嚴密監管,但工地以外則要求承辦商自我監察,安排並不合理,要求部門加密恒常性監察。

記者:馮國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