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美國和歐洲的前沿科學家和高科技企業家都習慣了承擔風險,也會把一開始的失敗看作正常的事情,他們的資助人和投資者也持同樣的觀點。而在中國,失敗就意味着丟臉,官員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敢於承擔失敗的風險,這也許能夠解釋為甚麼最好的中國科學家和最聰明的企業家都不願意回國。
「怕丟臉」的心態,而又不敢承擔失敗的風險,確是中國官員的死穴,很大程度阻礙改革的力度。然而,有論者從二○一四年《政府工作報告》看到:以前一直說的是「社會管理創新」,現在說「社會治理創新」,一字之差,意味深長。皆因「管理」有政府權力管着社會的意思,「治理」則除了政府之外,各社會組織也是參與社會治理的權力;大家都在「社會」之中,作為利益相關者,只能被「管」,畢竟說不過去。
「治理」最重要的理念,離不開修復社會的撕裂,化解社會的矛盾,使社會有良好的秩序。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要堅持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保障基本生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這些都是務實而不尚空談的做法,在上的真能一步一步去「治理」好社會的民生,則自然可以「穩定壓倒一切」!
內地在改革上確實有進步,而觀乎港產官僚,依然未懂務實為何物,一味無病呻吟,尤其係嗰位鬍鬚曾,自己「青春無悔」,以為香港大部分年輕人都係咁,唉,現屆政府當初承諾的房屋問題未解決;年輕人為圓大學夢,孭上一身債……社會上太多年輕人對青春有悔。
回歸後的香港,政府管治無能,彰彰明甚,只一小撮人對青春無悔,大多數看不到出路的年輕人在徬徨十字路口,香港社會怎不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