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館淪歷史博物館

【專案組報道】正值暑假,推廣天文教育的香港太空館有大批市民及遊客參觀,但館內資訊嚴重過時,兼錯漏百出,慘變「博物館」﹗記者巡查發現三大問題,包括「過時」的人造衞星項目竟被當成未來太空計劃之一;太陽系八大行星模型仍未剔除已被除名的冥王星﹔及中國太空史資料簡陋,僅有數塊展板。事件足見管理太空館的康文署明顯失職,嚴重損害本港國際形象。

未來計劃介紹九十年代

位於太空館地下的太空科學展覽廳,放置了幾塊以「未來的太空計劃」作標題的展板,介紹各項廿一世紀的太空計劃,包括人造衞星探測器伽利略號及火星觀測者號。但事實是,上述兩個於九十年代開始運作的探測器,已經分別墜落及失聯,換言之,它們不應再屬於「未來計劃」。惟展板至今仍寫着「預料伽利略號會在木星軌道上運行數年……」、「火星觀測者計劃的連串飛行,將會收集這顆行星的天氣資料,以及全面鑑定它的成分和地質」。

熟悉太空天文的香港天文學會掩星組組長余惠俊翻查資料,確實該展板所提及的兩款探測器已經不存在,「伽利略號喺○三年已經墜落木星大氣層,至於火星觀測者號就喺九二年進入火星軌道嘅三日前失去聯絡,宣告任務失敗。」他認為太空館應作出改善,「其實展板上嘅資料無錯,只不過係呢兩個探測器已經唔再存在,如果可以更新番資料會好啲。」

九大行星模型沒有更新

另一天文展覽廳內的太陽系模型,該模型陳列了包括冥王星等九大行星,惟在○六年的國際天文學聯會上,已決議將冥王星降級成矮行星,因此九大行星已經正式走入歷史,變為八大行星,唯獨館內的模型並無作出更新。

至於專門介紹內地航天科技的展區,亦只有數塊展板及模型,資料極為簡陋。以神舟為例,展板只簡單介紹「神舟九號」,但最新已於一三年六月成功升空的「神舟十號」卻隻字未提。

對於太空館內資訊錯漏百出,康文署發言人回應時直認,展板上資料可能會令公眾有所誤會,會盡快在展板補充最新資料。在常設展覽廳更新後,該部分展品會由新展品取代。

至於冥王星,發言人則稱該星雖然被定義為矮行星,惟其仍圍繞太陽運行,故太空館仍保留原來的太陽系模型,讓公眾了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