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民意戰旗鼓相當 決雌雄立法會內

在北京和特區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江「愛國愛港陣營」組織動員的「保普選、反佔中、反暴力」活動據稱已獲一百二十萬人簽名,聲勢浩大,打破了香江有史以來社會活動「簽名紀錄」。

動員力量 強壯無比

建制派不以此為滿足,還要發揚「再接再厲、連續作戰的精神」,在本月十七日發動「反佔中」大遊行,目標是十萬人「走出來」。在「簽名」表態方面,建制派已大大壓倒了一個多月前反對派的「全民投票」,以一百二十萬對八十萬;但在遊行表態方面,建制派明顯「底氣不足」,只「亮」出十萬兵馬,比反對派號召的「七一遊行」獲五十一萬人上街差一大截。

當然,「十萬兵馬」只是建制派的「最低期望值」,也許八月十七日有「驚喜」都說不定,會大大超出十萬。不過,要達五十萬則難度甚大。然而不管怎麼說,香江建制派在官方支持下表現出來的組織動員力還是相當不俗,可以和這些年他們在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中的戰績相媲美。

照此看來,北京不應該對「真普選」有過多的擔心,不應該一定要在特首提名委員會的「篩選」機制上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不應該那麼害怕「對抗中央的人」落閘參選特首,不應該擔心「堅持愛國愛港陣營長期執政」有甚麼大問題。北京和建制派既然動不動就能獲得逾百萬市民的支持,區議會的選舉已經「紅旗插遍」,立法會選舉也已佔了優勢,為甚麼還要對所謂「符合國際標準的特首選舉」視如洪水猛獸呢?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討論制訂香港《基本法》的時候,涉及到「雙普選」的問題,就有輿論預言,一旦香江實施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議員,北京支持的左派一定贏面最大,因為中共最擅長組織工作,最擅長基層工作,最擅長「和群眾打成一片」,最會用「人海戰術」,最能貫徹「組織紀律性」和「領導意圖」,在中共打天下時已在這方面「卓越非凡」,坐了天下後,掌握了國家行政資源,有無與倫比的財力、物力,其組織動員力更是如虎添翼,強壯無比,而香江民主派(今日之反對派)及其支持者多是一盤散沙,北京以有組織對「無組織」,一定無往而不勝。

成立黨團 遍地開花

因此,當年有輿論認為,香江千萬不要搞甚麼民主普選,還是「協商」比較好,比較能夠讓北京「理性考慮」如何回應港人訴求,有利於「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在民主中狂打選戰,反對派不但沒有勝算,還會激化矛盾,激怒北京,弄巧成拙也。

這樣的意見,當年一出籠,就被民主派斥之為反民主,是「投降主義」,是「叛徒」,是「為恐嚇港人爭取民主」,是「侮辱港人」,是「無限誇大中共力量」,是「低估了港人爭取民主普選的決心」等等。就在港人對是否爭取民主普選、如何爭取民主普選眾說紛紜、各表高見、互相詆毀的時候,北京早已開始為回歸後「循序漸進實現雙普選」作出準備,建制派的黨團紛紛成立,遍地開花。

回歸後,朝廷更是花大力氣、下大本錢組織、整合多如牛毛的「民間社團」,務必使之成為「選區樁腳」、「票倉」、「鐵盤」。這些年的「選舉戰績」和今次「反佔中」獲得的「沉默大多數的支持」正在印證當年那個「預言」的實現。

對此,香江反對派不能沒有感覺,不能沒有壓力,今次政改之戰乃民意之戰,目前雙方亮出的民意似乎是旗鼓相當。不過,政改方案的「通過機制」畢竟不是靠簡單的民意對決,短兵相接、一決雌雄是在立法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