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自由市場下的轉型

香港經濟如何升級轉型,最近逐漸成為發展哲學和手段的一個大課題。是繼續通過自由市場,還是引入政府引導?這個問題很多人口裏不說,社會也沒有廣泛討論,因為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的自由經濟哲學,一直被認為是香港賴以成功的要素。

所以如果對這個哲學提出反思,就好像是一種非常不正確的行為;可是隨着周邊一些地區通過政府積極作為而取得成績,這其實又成為了一些人心中的疑問,香港未來發展應該走哪種模式?

一邊是緊守自由經濟哲學,認為通過市場的力量,香港經濟會自動調節和轉型。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好的法治和自由等環境,而且政府參與的項目,大多沒有成功的例子。例如早期建設大埔等工業邨,工廠卻大批北移內地,得物無所用,因為政府行為往往是慢於市場。

事實上,如果沒有仔細觀察,我們大概不容易察覺到,在大張旗鼓的計劃之外,香港的離岸經濟已經悄悄地迅速發展。根據一些銀行數據,離岸業務,已經佔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業務量;例如交易完全不涉及香港的國際貿易,這可能是香港公司在歐洲市場銷售,然後直接由浙江的工廠發貨,經上海的港口運輸,通過香港的只有銀行系統開具信用狀和匯款等業務,這些發展完全基於市場行為和自由營商環境。香港現在面對的困難,認為是正常的經濟周期使然。另一邊廂,有人則主張每個城市的發展必須要有戰略定位。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