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價愈加愈離譜 誰憐窮人讀書難

暑假快到,同學們暫時從緊張的學習同考試中解脫出來,自然是興高采烈,家長卻未必能高興起來,因為孩子帶回家的不僅有舊學期的成績單,還有新學期的購書單。由於當局放任自流,書商年年加價,愈加愈離譜,家長百上加斤,基層家長更是愁上加愁,誰能解決他們的苦惱呢?

除了以通脹說事,改版也是教科書加價的藉口之一,過去當局對此有所限制,新學年高中教科書因不改版限期已過,更是放虎出籠,大多改版促成書價急升,每套達四千多元,令人咋舌,如果一家有兩名或以上高中生,對於基層家長而言,更是難以承受之重。初中教科書價格整體升幅看似不大,其實是內有蹺蹊,譬如有的通識科課本及參考書按不同議題,被離奇分拆成五十多冊,中英文版則超過一百冊,雖說學生不必全部購買,具體如何選購由校方決定,但即使只選購五分之一,也有十本之多,負擔之重不言而喻。

教育局早前聲稱,新學年書目整體漲價百分之三點二,但考慮到書商層出不窮的漲價招數,實際加幅應超過官方數據。有工會組織的調查發現,即使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過去十年教科書加幅高於或貼近通脹,最高的一年達到百分之七,而同年的通脹只有百分之二。由於教科書支出佔基層家庭開支的三成至四成八,不少父母被迫節衣縮食,才能勉強供子女購買課本,再加上交通、校服、用餐等等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有學校體恤家長困境,自行編製電子教材,成本每套只需一千多元。可惜,有條件自製教材的學校畢竟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家長只能肉隨砧板上,任憑書商宰割。

一套成本千多元的教科書,賣到學生手上就要三至四千多元,足見利潤之高。讀書本來是促進社會流動的管道,是寒家子弟躍龍門的捷徑,所謂「十年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如今香港經濟發展愈來愈畸形,產業結構愈來愈單調,年輕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賺取好收入。讀書賺不了錢,賣書卻能發達,「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了全新的詮釋,這是多麼的諷刺,又是多麼的令人無奈。

本來,解決教科書加價問題並不難,早就有人指出,政府可以採取招標出版的方式,也可以自行編製教材,既然部分學校都可以做到,港府沒理由做不到。說到底,港府官僚作風作祟,一直以自由市場為由推卸責任。教育局前局長孫明揚任內,捨正途而弗由,煞有介事推動教科書分拆及出版電子教科書,以求壓抑書商加價,奈何出師未捷身先退,今屆政府上場後,教材分拆不再提起,電子教科書也是坐而論道。老實說,編製傳統及電子教科書的是同一班書商,指望他們良心發現,減低加幅甚至凍價,何異於與虎謀皮。

見微知著,港府連教科書加價這種小問題都解決不了,還能做甚麼?市民怎能不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