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耕作證變水客通行證

「耕作證水貨兵團」明目張膽闖關!歷史產物「深圳市過境耕作證」(下稱耕作證)容許內地邊境村民每日一次由指定「耕作口」,從深圳進入本港耕作。但農業式微下,持耕作證來港耕作已名存實亡,還成了水貨客的「免責金牌」。本報記者連日到打鼓嶺禁區,直擊由長嶺耕作口來港的「耕作水客」,四出往上水水貨倉及商店購物的情況,每日約百名耕作證水貨客,拉着大箱日用品返回內地;水客還「佔領」禁區居民出入的交通工具,令居民怨聲載道。立法會議員直指,耕作證已不合時宜,當局應盡快檢討,免耕作證被水貨客濫用。

耕作證由深圳邊防公安局簽發,現有約一千五百張,深圳居民可由六個耕作口進入本港耕地,但近年位於禁區打鼓嶺蓮麻坑村內的長嶺耕作口,卻成為另類走水貨渠道。

過境即往上水「入貨」

「行快啲啦,我哋有好多嘢要買!」每天早上約九時,不少持黃綠色耕作證的內地居民從長嶺耕作口進入蓮麻坑村,他們在附近的香港警崗登記資料後,便急不及待乘專線小巴往上水「購物」。

到達上水後,其中一隊兩男一女的水貨客穿過橫街窄巷,到達新康街一個水貨倉庫,在倉庫內「選購」所需物品。約十分鐘後,其中一男一女拖着兩架滿載貨物手拉車,並在馬會道會合其他兩人乘坐的士離去。

佔用綠巴 阻村民出入

為了解上址的水貨活動,記者連日在上址耕作口觀察,每早均看見不少持着耕作證的人士於警崗登記後,便急急乘專線小巴往上水進發,大部分均沒有從事任何耕作工作。其中一名女子過關後,隨即在上水一帶狂掃水貨,直至「夠鐘」,才拖着手拉車返回內地。而一連兩日,記者均看見同一名男子拉着手拉車滿載而歸。記者採訪當日,更看見警崗內耕作證的登記表,填滿三張白紙,按計算,每日約有六、七十人通過此耕作口,而警員對於他們所攜帶貨品多不詳細檢查。

一般情況下,持耕作證人士需於每日下午六時前返回內地,故下午四、五時,是水貨客「回巢」高峰期,大批水貨客雲集於上水港鐵站旁的專線小巴站,等候乘坐小巴前往長嶺耕作口,返回內地。在小巴站及小巴內,經常可看到大箱小箱的貨物,包括奶粉、餅乾、乳酸飲品及日本藥物等,由於該些水貨客帶着大量貨物,其他乘車的村民對他們多退避三舍。

記者目擊一名持耕作證的年輕女子,攜着數大袋奶粉及日本藥物過關後,便乘坐內地公車到蓮塘附近的小區「交貨」,到達後再會合另一名女子,一同攜着貨物走進一所貿易公司,逗留約十五分鐘後,兩人空手離開,似是已「交貨」完畢。

議員促部門檢討政策

警方發言人指,持耕作證者須在每天指定時間內經指定邊境耕作口過境,並在指定的地區進行作業,每天只可往返內地一次。據紀錄,持耕作證過境人數,每天約有一百人。過境時,若警員發現帶有違禁品或應課稅物品,會交相關部門處理。過去三年,有兩宗涉及違反耕作證的案件,兩案均涉及超越耕作證的指定作業地點。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直指,為免有人濫用耕作證走水貨,中港兩地執法部門必要作出檢討,若發現有人違反規定,應作出取締。另方面,王亦希望行駛有關禁區的專線小巴可加密班次,方便居民。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