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台灣行圓滿中有缺陷,為了避開抗爭的人群,取消了部分行程,甚至提前到機場。
面對無理的示威,張志軍聽到了,也見到了基層多元的聲音,他沉着誠懇地交流,獲得了肯定。作為中央官員到台灣經歷了社會躁動,一定感觸良深,兩岸人民往來密切,但心靈仍有很大的距離,需要溝通交流來弭平成見和差異。
過去北京不喜歡聽到不同的聲音,期待一切都要符合北京論調,但總會和事實有差距,台灣社會也不可能按照北京的期待而發展。這次張志軍風雨台灣行,體驗了台灣內部的分歧與反中情懷,因之張志軍強調「三中一青」交流工作,實為了解台灣務實的做法。
台灣南部畢竟是綠營大本營,抗爭也展現了南部人的另類熱忱,但激烈的行為有失待客之道。不過張志軍與高雄市長陳菊的見面效果極佳頗受肯定,也顯示了大陸新的對台政策思維,透露出大陸對台的基本思維和戰略基礎均和過去有極大的不同。張志軍開了一扇門,今後將會與民進黨的支持者或民進黨公職人員繼續交流,而非如過往般,讓國民黨獨掌兩岸話語權。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肯定張志軍之舉是走出狹隘的國共兩岸互動,是促進兩岸彼此更廣泛了解的重要起步,未來民進黨是抱持開闊心胸和對岸交流,以如實態度表達台灣的心聲。
當陳菊希望張志軍能多聽台灣民主自由多元聲音,張志軍很中肯地回答「會尊重台灣民眾選擇的社會制度、價值理念與生活方式」,這正是台灣民眾希望聽到的話。
海峽兩岸展開了多元渠道的對話,兩岸關係正需要尋找新的模式,面對台灣內部的變化,大陸也應有新的思維和新的心態來面對多元的台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