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貪曾遺禍空談發展 特色街 名存實亡

特色街道仍能立足?前特首「貪曾」曾蔭權爵士在位時曾提倡各區要以自身特色發展地區經濟,惟如今不少特色街道已經面目全非。在旅遊發展局網頁被推介為「結婚禮服街」的上海街,如今只餘下寥寥五間婚嫁用品店。售賣裙褂的店主直指,「結婚禮服街」已經是八十年代的事情;有婚禮顧問公司更坦言旅發局過時,新一代在上海街辦婚嫁用品,可謂絕無僅有。在中上環荷李活道及摩羅上街的「古董街」,近年亦因租金上升等影響下,迫使不少古董店結業,變成千篇一律的餐廳及時裝店。有立法會議員直指,上屆貪曾政府空談口號,未有大力扶持發展地區經濟,令本港旅遊業變得單調,恐窒礙發展。

「如果您準備要結婚,一定要來上海街,因為這裏會為您提供婚前婚後的一條龍服務。」在旅遊發展局網頁內,上海街被推介為「結婚禮服街」,聲稱該處有多間中式結婚禮服老店,顧客可選購手工精細款式傳統的結婚裙褂、床單、棉被,以及其他結婚儀式的物品。不過,若遊客真的打算在上海街辦婚嫁用品,可能會白走一趟!

被旅發局推崇為「結婚禮服街」的上海街,已經今非昔比,惟當局卻懵然不知。記者日前沿太子至佐敦一段的上海街步行,只見餘下五間婚嫁用品店舖,其中一間更只是訂製喜帖。於上海街售賣裙褂的何先生直言,所謂「結婚禮服街」已是八十年代歷史,當時一個街口已有十多間裙褂店。他笑言:「你(記者)嗰時都仲未出世。」何指,自太子某商場開幕後,上海街的人流減少,但租金卻增至逾五、六萬元,他現時亦需兼賣床褥、竹蓆,甚至旅行袋,才能幫補舖租。

傳統裙褂漸少人用

「(旅發局網頁)真係好唔update(與時並進)!」婚禮顧問公司負責人歐惠芳坦言,過去上海街的確是新人的必到熱點,相關店舖「行幾步就有一間」,然而卻經不起時代的考驗,「新一代搞婚禮會諗起上海街嘅,真係絕無僅有。」她解釋,現時婚紗店會推出「一裙褂、一婚紗、一晚裝」套餐服務,年輕新人又喜歡「潮褂」,兼且不少婚禮用品,都可以「上網搞掂」,令傳統裙褂店愈來愈少,「以前(裙褂店)仲會經營中山裝,各種刺繡棉被之類嘅結婚用品,依家都已經冇乜人會用。」

除了「結婚禮服街」湮沒外,位於中上環荷李活道及摩羅上街的「古董街」亦快將面目全非。走進摩羅上街,雖然依舊有散發懷舊味道的古董店,惟毗鄰店舖已相繼被時裝店、咖啡店進駐,亦有吉舖貼滿放租的宣傳海報;而專賣小古玩的排檔也疏疏落落。在荷李活道近中環一段,古董店更加零落。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表示,近十年兩條「古董街」的古董店數目已經銳減約三成,情況令人擔心。

跨國時裝品牌進駐

經營古董店逾廿年的蔣靄玲指,近年租金急升,荷李活道舖位動輒月租十萬元,不少同業最終被淘汰。她表示,其店去年亦被業主加租兩倍以上,她只有被迫離場,舖位由跨國時裝品牌進駐。她說,雖然最終在荷李活道另覓舖位,惟逾千多平方呎的新店,月租仍高達廿五萬。蔣對於近年「古董街」式微感到可惜,並指雖然古董業對保育中國文化擔當重要角色,但港府卻不懂得保護,「無遠見係香港的特徵」。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表示,本港各個社區充滿本土特色,但現時不少街道只餘下藥房、金舖等,擔心本港旅遊業過於單一。他回憶上屆政府亦曾提倡本港各區以自身特色發展地區經濟,但只得口號,最後不了了之。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不少旅客都希望見到包羅萬有、多元化的本港,否則旅客來港只是購買外來產品,難免變得單調。

文/圖:陳潤南/甘偉倫、關萬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