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專護跟進 黃疸嬰早回家

初生BB皮膚泛黃,通常是由於肝臟未發育完成,難以分解體內代謝物「膽黃素」,導致生理性黃疸,常見病徵是面黃、表現呆滯,令父母憂心不已。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新生嬰兒專科診所約有四成半病例屬黃疸嬰,院方去年改由具相關照顧知識的護士專責跟進,教導父母餵奶等技巧,讓黃疸較輕微的嬰兒毋須動輒留院,減少骨肉分離之苦,亦減輕醫生工作。

威院兒科部顧問護師李淑賢指,黃疸是指過多膽黃素積聚體內,可引致嬰兒抽筋、呆滯,甚至有機會損害智力。醫生會為有面黃等徵狀的嬰兒驗血,出生後首天黃疸指數低於一百屬正常,一百以上要觀察,指數達一百四十便要入院治療。黃疸可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臨床上前者佔六至七成,其餘是病理性。

肝臟未成熟 難分解膽黃素

她解釋,人體會把多餘的血紅素分解成膽黃素,再經肝臟轉化並排出體外,但初生嬰兒肝臟未成熟,難以短時間完成分解,故有生理性黃疸,出生後二至四日最為明顯。病理性黃疸則由其他病症引起,例如蠶豆症、甲狀腺素過高等,患者的溶血風險較大,面黃情況一般較嚴重。

輕微的生理性黃疸透過正常飲食和排泄,便可慢慢消退,「正常係每日尿濕六條尿片,大便有一至兩次,而且係黃色。」惟某些嬰兒吃奶不夠而進展較慢,或因媽媽母乳量不足,護士會教導新手媽媽餵奶和護理技巧,例如先泵出母乳才餵BB,可較準確掌握每餐飲奶量。首次當媽媽的吳太於三月誕下兒子,BB出生後面色泛黃,驗血發現有生理性黃疸,出生第三日黃疸指數有一百二十度,經護士指導後,情況漸漸好轉。

以往威院會將黃疸嬰兒轉介到新生嬰兒診所,由醫生跟進,每年約九百五十人,佔整體病例四成半。院方去年五月中起,改由護士診所專責跟進,嬰兒的黃疸如非嚴重,可先由父母接回家中,翌日再覆診,有需要才繼續跟進。截至今年三月,護士診所已跟進五百人,當中七十一人需再入院接受俗稱「照燈」的光療或其他治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