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愈演愈烈,馬英九的記者會沒有說服示威的學生退去,反讓學生採取更加激烈的行動。馬政府與北京制訂服貿協議被視為黑箱作業,之後又違反程序正義,不依民主表決程序而單方面宣布通過。
馬英九在記者會上強調不盡快通過服貿協議會影響兩岸關係,此話激起了更多的反彈,認為在國內爭議不斷,有百分之七十七的民眾支持逐條審查下,馬英九不顧及國內民意,反而關注北京的感受而全力配合,激發了進一步的抗爭。
學生挺進了行政院,破壞公務實應譴責,讓學生靜坐的訴求變了質。當行政院長江宜樺下令警方驅離,民進黨天王趕緊趁機表現往現場護學生,國民黨將自己推向了民眾的對立面,同時也為民進黨創造了與民眾站在一起對抗政府的舞台,當強力水炮沖向行政院外靜坐的學生,而學生不為所動,這一幕令社會痛心。
暴戾之風不可長,否則即是開民主的倒車。學生和平靜坐示威不應轉為暴力攻擊,模糊了訴求,群眾運動終會失控,且會被有心人扭曲,所以馬政府面對抗爭此情此景,痛心之餘就應加速對策尋求化解之方。
在網絡上,大陸的網民一致呼應馬英九不可軟弱妥協,由此可見在大陸的政治體制下不同的思維,認為為政者應有的強勢做法。
但台灣已走向民主化的社會,民主的風範,為政者就應一切依民主程序不能為所欲為,違反民主程序,就會被視為權力的傲慢與暴力。
在網絡運動興起之際,改變了台灣的政治風貌。今因議會政治的失敗引發了衝突,馬英九指摘學生違反民主法治原則。在譴責學生作為下,朝野兩黨更應省思台灣的政黨政治是否應有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