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大米換高鐵流產之教訓

近年,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大型基礎建設投資案,似乎流年不利,連續遭遇滑鐵盧。在緬甸,有密松水庫工程和萊比塘銅礦。近日,李克強和泰國總理英祿去年十月份敲定的「大米換高鐵」專案亦遭遇流產的命運。泰國憲法法庭裁定,這項貸款法案違憲,須即時終止。

本來,該項貸款法案從制訂到最終獲國會通過歷時整整一年,而被判決違憲則八天就搞掂。反英祿的派別稱,泰國人不必再為背負五十年的債務而擔憂;貸款總額約六百七十八億美元。

其實,這個項目對泰國有百利無一害,這條高鐵修成對於泰國的經濟發展舉足輕重,而泰國也毋須真金白銀還錢,只需還大米就可以。也就是說,泰國已經有了六百多億美元的大米訂單。

自然,對於中國也不是壞事。首先,中國的高鐵需要再創國際社會品牌。本來,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之前,已經有不少國家簽約引進中國高鐵技術。誰知,事故發生之後,內地的傳媒傻乎乎說成中國的高鐵技術不過關。明明是天氣加人為操作失誤,偏偏說成元件不過關。

況且,那也是動車,而不是高鐵。結果,訂單都被撤銷。所以,到泰國建高鐵,中國不在乎賺錢,只需要推廣技術。另一方面,得到泰國大米的穩定供應,對中國也是好事。

因此,大米換高鐵,絕對是雙贏的事情。不料因為泰國內鬥,攪黃了這樁好事。當然,事情或還可以翻盤。只要英祿政權穩定,這個項目也就可以重新執行。不過,對於北京還是有教訓可以吸取,那就是在周邊國家以及其他海外地區投資,還是要將政治放在第一位。政治動盪的地區,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