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簡政放權 要看形勢

總理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題時,官媒在微博亦列出不少總理的「好聲音」,如:腐敗是人民政府的天敵;簡政放權,開了弓哪有回頭箭;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幹一寸,勝過說一尺;我們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

李克強不需如溫家寶一味引經據典自我感覺良好,而其金句,典亦在其中矣,且盡顯其務實向上的作風;當然,講得出,是否做得到,主觀意願能否得到落實,那還得靠客觀環境是否配合可行。

老朽說李克強的金句,「典在其中」並非無的放矢,譬如「簡政放權」,此種思想莊子早已有之,讀其《應帝王》、《馬蹄》、《庚桑楚》等可略窺之,其簡述無為而治的《在宥》更體現讓民眾自治的意思,「在之,宥之」,就是說讓百姓自己管理自己。換言之,老百姓日子過得好,不是你管得好,而是你管得少。

當然,老百姓「不管」就能「過得好」,確實大有商榷餘地,有學者便指出,莊子的無為主義應該是社會自治的濫觴,值得我們在吸取傳統精華時加以注意。

世事從來不會「天從人願」,像「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卻落得「對港澳放任不管,對問題坐視不理,導致一國兩制荒腔走板,港澳兩地各有各亂」;一本通書豈能讀到老,要改變本報「正論」所指出的:香港「外表骯髒,內裏污濁」,澳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事實,第五代的「簡政放權」自然也要調整「五十年不管」策略!

事實上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取得輝煌業績,躋身世界經濟總量的第二位;中國要「和平崛起」卻遭到過去不把中國當競爭對手的發達國家的「認真對待」,美國要重返亞太便是最明顯例子!可見任何「不變」的承諾,無疑自我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