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打造購物城 紓緩矛盾創多贏

內地官方喉舌曾批評香港人嫌錢腥,懶惰到有生意都不做,其實嫌錢腥的不是一般市民,而是港府官僚。最近有人重提開放沙頭角墟,只要部分內地客轉往中英街購物,就可以紓緩上水等北區的壓力。另一邊廂,深圳人大代表也建議將中英街發展為中港城,深港民意可謂不謀而合。

中港居民齟齬不斷,罵戰升級,已是不爭的事實。對於如何處理這個棘手問題,卻是言人人殊,有政黨建議引入一百元陸路離境稅,阻嚇內地水貨客;也有激進團體發起「驅蝗」行動,希望將內地客統統趕走。其實,為政之道如治水,與其堵截,不如疏浚,香港是自由港,既然香港正牌貨品有市場需求,哪有開門不做生意、將財神爺攔在門外的道理?實際上,只要在邊境地區建立購物城,內地客可以盡情消費,商家可以大賺其錢,政府可以有稅收,一般市民也能免除擾攘之苦,豈不是皆大歡喜的多贏方案嗎?

正所謂,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不少市區居民希望耳根清淨,而新界鄉紳卻巴不得內地客多多益善,水貨客也來者不拒。沙頭角鄉委會及上水鄉委會邀請港府開放沙頭角墟,實現邊境購物點計劃,更建議政府將沙頭角口岸遷至中英街,其後可讓內地客申請一簽多行,自行進出中英街。不管鄉紳提出有關建議是否出於其他考慮,但只要建議行得通,有助紓緩中港矛盾,就值得當局認真考慮。

難得的是,深圳方面也有意重新開發中英街。近日深圳召開兩會,有鹽田區人大代表指出,深圳要繼續深化改革,可賦予沙頭角地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將中英街全面升級,改造為類似沙田新城市廣場那樣的「中港城」。既然深圳方面也有此意,相信只要兩地政府全力推動,應可水到渠成。

不可不知,內地改革開放初期,中英街曾是全國著名的購物天堂。那時只有極少數內地居民有機會來港,絕大部分內地人望港興嘆,但只要辦理一張禁區紙到中英街,就算是到了香港,那時中英街商業極為紅火。時移勢易,自實施個人遊政策,內地居民可直接到市區旅遊消費,中英街從此喪失人氣,以至淪為走私犯罪的通道。但在中港矛盾惡化、建立邊境購物城呼聲愈來愈高之際,中英街的潛在價值再一次受到注目。再說,發展大嶼山橋頭經濟雖然可行,惟仍處在紙上談兵階段,不如中英街是現成的,只要有政策配合,那麼這條二百五十米的老街完全可以重新煥發青春,再現繁榮。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處理中港矛盾並不是沒有辦法,就看港府有沒有決心而已。統計顯示,在去年共四千萬訪港內地客中,不過夜旅客約為二千四百萬,應是以購物為主,人均消費二千七百元,合共約六百五十億元。如此龐大的一筆生意都不做,那真是名副其實「嫌錢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