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連二會,在台灣引起波瀾,既對習近平、連戰充滿鄉情講話充分肯定,同時亦對「習馬會」重新憧憬。
台灣媒體引述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指,「習連會」期間,習近平首先提出「習馬會」話題,並向連戰徵詢看法。而連戰向習近平回應稱,對「習馬會」樂觀其成,指面對重大事情時,領袖見面解決問題,事前會做一些鋪陳,如果準備不紮實,雙方就無法碰撞出火花。
報道還指,習表示肯定連戰看法,但雙方對習馬具體見面場合並未討論。由於之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陸時,得到在今年北京APEC會面渺茫的資訊,所以又覺得峰迴路轉。
其實,台灣的評論往往帶有「島民心態」,視野狹窄。首先,三禪注意到,北京的媒體對於有關「習馬會」的資訊隻字不提。其次,只要略微平靜想想兩岸領導人會晤的目的,就可知道,「習馬會」不是為了喝茅台,而必須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有實質性突破方有意義。
馬英九方面希望在北京APEC見習近平,明眼人都知道他有自己的算盤。他首先謀求的是他和台灣的國際空間。也許,他以台灣領導人的身份儘管不一定就是總統去到北京,但已足以是一項大突破;因首屆APEC克林頓和江澤民有默契,台灣不派總統參加。反過來北京也會想作出這讓步是否值得。固然「習馬會」亦有象徵性意義,但相信北京也和台灣人一樣要「牛肉」。
連戰其實也指出「習馬會」要有實際成果。現在,馬英九還是顧慮重重,怕戴「賣台」帽子多於對台灣對兩岸的歷史承擔。馬英九不除「心魔」,即使見習近平也是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