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怎一個霾字了得

今天是除夕,二○一三年即將成為歷史,盤點各地選出的年度漢字,不難窺見過去一年的種種亂象。中國大陸選的是「房」字,顯示房屋問題依然是中國人心中之痛,不過,比起新加坡人選出的「霾」字,後者也許更能反映中國的實際情況。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宋代秦觀這首詞放在今天,可作另一番解釋。神州大地霧霾為患,十面霾伏,伸手不見五指,豈止桃源望斷無尋處。霧霾帶給中國人之痛,相信已超過房屋問題。

實際上,不僅中國人對霧霾有切膚之痛,在華的外國人也「霾」怨不斷。美國駐華大使館自行監測及公布空氣質素,引起北京當局不滿,而日本當局更絕,竟請專家到中國,為在華的日本人檢查身體,有日資企業甚至揚言,為員工健康着想,考慮撤離中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美日當局對中國政府極盡嘲笑之能事,但這畢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一個「霾」字,不僅道盡了中國百姓的痛苦和悲哀,也道盡了中國官僚的無知和無能。

外國人忍受不了霧霾,可以選擇離開,富豪權貴想呼吸新鮮空氣,可以選擇移民外國,最無奈的是普通老百姓,逃無可逃,避無可避,只能繼續面對烏煙瘴氣,直至一個個淪為東亞病夫。說到底,霧霾是人禍而不是天災,被外國人嘲笑事小,中華民族遲早斷子絕孫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