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港情港事看不慣 維穩怕亂總懷憂

回歸十六年來,北京對香港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情況並不滿意,對形勢的判斷頗為嚴峻、趨於惡化,對港工作方針不斷收緊、「加大力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北京對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議會政治」、「媒體輿情」、「市民抗議示威」等很不感冒、很不習慣,認為此乃「破壞行為」,是「動亂因素」,是外部勢力「煽風點火、興妖作怪」。北京基本上不能接受、不能理解這些其實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運作的常態,是香港自由與法治下的「應有之義」。

收緊繩索 強化鬥爭

北京以自己多年練就的「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眼光看待香港,以自己多年積累的政治鬥爭經驗判斷形勢,就會覺得香港的形勢愈來愈不妙、敵人愈來愈多愈猖狂,自己這邊就必須收緊繩索、強化鬥爭。

由於回歸前後香港在政制改革中不斷引入了立法機構的地區直選議席,香港的「議會政治」和美英西方的「議會政治」愈來愈像。議會政治內必然存在反對派,他們的「存在理由和功能」就是批判政府、監督政府,就是要和議會中的「保皇黨」、建制派互鬥,否則他們就失去了存在價值,選民們就不會再選他們,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議會政治的遊戲規則。多年來,對於西方民主制度下「三權分立」的議會政治,中共是很不以為然的,更不能長期容忍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現象,對議會中的反對派尤其深惡痛絕。把他們的行為視為對中央的挑戰,對一國的挑戰,是對香港秩序和政府管治的搗亂破壞,「干擾了一國兩制的貫徹落實」。

對於香港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媒體輿情」,北京同樣十分不爽,很不習慣。中共習慣了內地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輿論一律」、「新聞導向」,習慣了黨政機關掌控媒體,把香港媒體輿論的「百家爭鳴」、「自由亂講」視為是製造混亂、蠱惑民眾,甚至是專門和政府作對。回歸十六年來,北京在研判香港局勢時總是認為「香港輿論沒有掌握在我們手裏」、「話語權被反對派掌握了」。

風雨漫天 黑雲壓城

每遇有大事例如政改諮詢,北京就要「抓緊部署打好輿論戰,做好輿論宣傳」。然而,朝廷在港官媒長期積弱,對香港社會輿情影響十分有限,於是北京就更加焦慮,認為這又在證明「反中亂港」勢力猖狂,形勢嚴峻。

香港是典型的資本主義自由和法治社會,人民享有真正的遊行、結社等自由。回歸十六年來,人民繼續充分享有和行使這些法律保障下的自由,針對政府施政的各種示威遊行、抗議活動不絕。這些活動大多數是遵紀守法、和平進行的,也有少數出格、過分激烈、觸犯法例的,此乃正常。在世界許多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國家和地區都有這些「過激」的抗議示威,甚至引發騷亂,對此港人雖然反感,但表理解,認為交給法律處理即可。但「維穩思維」已深入骨髓的北京卻對香港經常發生的抗議示威甚感警覺擔憂,把它和「動亂」、「挑戰政府管治」聯繫在一起,甚至有「變天」之危。在「維穩思維」指引下,北京就會對港式的「人權、自由」深切懷疑和反感,認為是破壞力量應予遏止,希望看到的是香港社會像內地一樣「天下太平」,否則就又是形勢嚴峻,敵對勢力猖狂坐大也。

現在首輪政改諮詢已經展開,上述三方面的「亂象」在中南海眼裏又要風雨漫天、黑雲壓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