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政改諮詢既是法律之戰又是政治之戰又是人心之戰。法律之戰方面,北京要牢牢守住《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法律框架,只許在這個框架內諮詢二○一七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的具體方法,而反對派則提出「公民提名」,試圖衝破北京堅守的法律框架,或「另起爐灶」。
這個「公民提名」方案確乎不在現成的法律框架之內,沒有相關的法律基礎,但反對派也不是在這個問題上完全「冇嘢講」,完全找不到和法律相關的說法,他們搬出了普選必須符合「普及和平等」的法理原則,搬出了要「符合國際標準」的原則,搬出了「國際人權公約」等等,這就有得「拗」也。
政治之戰方面,北京毫不掩飾的表明,和中央對抗的人不能當特首,要「確保愛國愛港力量長期執政」,要用「篩子」對參選人物進行政治篩選。於是和中央爭鬥了二十年的反對派就擺出了「佔領中環」的戰場,要發動群眾,造成社會運動,打爛「篩子」,讓「公民提名」登堂入室,實現「真普選」。這樣的政治較量,中央和反對派都清楚,最易「引鬼入香江」,最易把「外部勢力」招惹進來,把事情搞大,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因為這場政治之戰的背後有「東西方政治理念」之爭,美英陣營必會「責無旁貸」的介入,反對派可以得到外力的政治支持。
人心之戰方面,北京是用「依法辦事」,用「愛國愛港」,用「防止動亂」,用「維護社會穩定」,用中央非常有誠意實現普選,用中央在香港政改問題上理所應當有決定性角色爭取人心。反對派則用實現「真普選」必須本着公平公正公義、不攙政治審查、充分尊重選民選擇權,充分展現「香港核心價值」等爭取人心。北京在法律上嚴防死守不難,在政治和人心上獲勝則極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