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壟斷加上發電污染環境,是長期困擾香港的難題之一。港府年底就調整能源組合推出公眾諮詢,除了建議提高天然氣及核電能源比例,還準備探討內地電力供港的可行性,為市民提供多一個清潔及廉價的能源選擇。儘管最終決定有待公眾諮詢結果,但方案的確令人期待。
目前在本港的能源組合中,煤電佔五成四,天然氣及核能各佔兩成三。為達至本港訂立的減排目標,港府有必要調整發電燃料組合,大幅降低過往較偏重但高污染的燃煤比例,增加天然氣及核電比例成為選擇。然而,天然氣成本高昂,核電風險較高,各有利弊,在這種情況下,港府有意引入內地電力供港,不失為積極方案。
內地電力供港的第一大好處,就是廉價。南方電網是內地電力供港的唯一選擇,根據內地「西電東輸」計劃,南方電網建議售電價為四毫人民幣,低於大亞灣核電廠的五毫半,即使香港需要興建配套設施連接內地電網,總成本仍然較低,有助減輕市民負擔。目前澳門九成電力由南方電網輸送,當年澳門搭建電站及輸電電纜總投資僅二億多澳元,相比內地興建核電廠動輒需要數百億元人民幣,連零頭都不到。
更具吸引力的是,由內地直接向港供應電力,本地發電廠可以減少運作,排放為之減少,讓天空重新變藍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空氣污染引發的都市疾病罹患率因而下降,連公共醫療的負擔也會減輕。
跨境供電目前還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其本身並非新鮮事物,目前中華電力便有跨境專線,將大亞灣核電廠的電力輸往本地發電機組。由此可見,只要兩地電力公司合作,善用本港現有輸電網絡,完全可以避免因引入內地電力而進行大規模基建工程,既省時又省錢。不可不知,去年中電青山電廠因發生意外停廠,最終由南方電網出手供電,創下三十年來內地首次賣電予香港的紀錄,反映本港現有機制接駁內地電力。環保組織亦指出,本地用電高峰期在夏天,而內地西電東輸的高峰期在冬天,所以中港雙方完全可以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各自剩餘電力售予對方,互惠互利。
跨網供電具有廉價、環保、互利等多項優點,有助打破本地電力市場壟斷,紓緩年年加電費引發的民怨,而環保組織及本地電力公司樂觀其成,更是難能可貴。問題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內地供電可能會威脅本地電廠數千名員工的飯碗,勞工界自然引以為憂。而更令人擔心的是,目前本港排內情緒高漲,反對中港經濟融合的聲音不小,當年高鐵計劃曾遭到不少人反對,相信內地供電也不太可能一帆風順。
在高度政治化的今時今日,任何看起來不錯的事都可能引起風風雨雨,即使得到主流民意支持,往往也寸步難行。聯網供電是否好事多磨,是對港府施政能力的又一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