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不發免費電視牌照予「香港電視」的原因,近日漸見清晰。
第一,是根據顧問報告,指香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廣告量不足以支持五家免費電視台生存,即使要支持四家亦頗勉強。有論者更以此反證政府並無刻意維護「亞洲電視」,因為若刻意維護亞視,便只會多發一個免費電視牌照,而非兩個。
第二,是對「香港電視」的財政持續能力存疑。在未獲發牌前高調重金挖角、開拍劇集,籌備興建廠房,聲稱一旦獲發牌,將開設三十條頻道等,表面聲勢十足,但不等同財政持續能力一樣強大。相對之下,獲發牌的兩家公司已有長期營運往績、多類型節目的製作經驗,以及穩定的廣告及用戶繳費收入。
「香港電視」以劇集製作打響品牌,但劇集只不過是眾多電視節目的其中一個類別而已。況且,韓劇、日劇、美劇、中港台劇等等,市場俯拾皆是,可見提供此等節目非一定須由自己製作,只要眼光獨到採購精彩的環球市場製作,觀眾更有眼福。至於須親力親為的新聞及本地時事評論節目等,港視與兩家獲發牌公司相比,並沒甚麼業績可言。政府應否全發三個新牌,然後任由市場力量汰弱留強?政府沒選擇這樣做,知情人解釋是免費電視倒閉,牽連甚廣,回響甚或比不發牌大。
有人指政府如斯決定有欠政治智慧,但真相會否是論者政治智慧太高,卻當不上特首、當不上行政會議成員而心有不甘,不惜借助任何機會凸顯自己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