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母親誤以為醫院想搶走骨肉,私自到病房抱走幼嬰,揭露公立醫院兒科病房保安漏洞。醫院管理局於最新一期《風險通報》公布,一名未足一歲的幼嬰因跌傷入院,社工向母親提議暫時託管嬰兒,疑母親「諗歪咗」,趁醫護不覺抱走嬰兒,過程不足十分鐘。醫護驚覺「走甩B」後展開全院大搜索,最終報警求助,由警員接回母嬰兩人。局方承認現時病童的保安腳帶太易遭扯脫,病房門開關也太易被觸及,將研究改善。
涉事母親有兩名子女,醫管局無披露兩名兒童的年齡及性別,只知被抱走的「細B」未滿一歲,因在寓所床鋪跌落地後入院,要接受聽力測試。據知母親與醫院社工會面時曾指「湊兩個」壓力大,社工遂提議可由社會福利署提供暫時託管,疑母親一時誤會,以為醫院欲搶走幼嬰,翌日返病房偷偷抱走「細B」。
醫護驚覺「B去床空」,只留下本繫在嬰兒身上的腳帶,因腳帶及感應器仍留在床上,故未有觸動警報。院方即展開大搜索,十分鐘後護士成功聯絡該母親,惟對方堅拒回院,護士只好報警,約一個半小時後,母嬰兩人由警員帶返醫院。局方承認,事件中社工及病房人員可加強溝通,讓醫護對家庭有特別需要的病人提高警覺;嬰兒腳帶亦太易被扯脫,會改善設計;此外,病房門開關現設於門側當眼處,會研究另選位置,例如較接近護士工作台。
此外,公立醫院今年第二季錄得廿四宗藥物事故。其中一宗醫護為病人施緊急左腳手術時,醫生疑誤觸麻醉藥滴注泵重設劑量按鈕,將注射單位由微克/公斤/分鐘,變成毫克/公斤/小時,另一醫生又無核實,病人被注射多十六倍麻醉藥,心跳過慢及低血壓,醫護發現後立即停機,幸病人搶救後無恙。另一宗則是靜脈曲張病人先後獲處方兩種抗凝血針劑,護士無做足「三核五對」,以為兩種針同是每日打兩次,實情是第二種針劑只需打一針,她再向藥劑師取藥時始揭發,病人幸無內出血。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稱,過多麻醉藥可抑制中樞神經,使呼吸心跳停頓,事故中的滴注泵屬舊款,醫護易誤觸劑量按鈕。醫管局已建議各院查核是否有同類儀器,盡快更換。他又提醒醫護注射抗凝血針前切記核對,每款針劑的強度不一,注射過量可致胃出血甚至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