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元朗的朗邊中轉屋將「地盡其用」改建公屋後,政府再以「地盡其用」的原則,決定把已計劃改建公屋的長沙灣高爾夫球練習場的建屋地積比率,由原來的六倍調升到七點二倍,並把樓宇高度限制由原來的一百米增加至一百二十米。
這麼一來,按當局的計算,該幅面積二點三四公頃土地,將來建成的六幢公屋,可提供單位將由原本的二千三百個變成三千八百個,增幅達六成半;可容納的人口數目,亦由七千人驟增至一萬一千六百人。這對正在輪候公屋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喜訊。難得的是,這批公屋位於市區,肯定比新界偏遠地區更受歡迎。
筆者曾擔任過三屆城規會委員,一直關注房屋問題,曾多次撰文和在不同的場合中,提議政府盡快放寬樓宇地積比率和樓宇高度的限制,只要放寬兩成,並對新建及改建樓宇加快審批,這便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增加房屋供應,是紓緩「屋荒」最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而今,長沙灣高球練習場改建公屋的地積比率和樓高限制均獲准提升兩成,反映出政府願意嘗試採取這個辦法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一個好開始。放寬限制之後,同一幅土地可提供的房屋單位即可大幅增加,既更能夠「地盡其用」,又可讓更多家庭受惠,何樂而不為?其實,市區仍有很多土地資源未盡其用,當局都可按此法「照辦煮碗」。